深情培育民族花

兰州日报 2018-05-22 02:33 大字

陈眀华

狗年初夏,一场濛濛细雨,把高原古城——兰州洗濯的清新亮丽,让出行的人们心旷神怡。在金百合宾馆六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有“区创建办”王生儒主任的陪同,我们见到本文的女主人公。

初次见面时,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她今年45岁,气质文雅,干练利落,谈吐得当。她就是七里河区西园街道工林路社区的社保专干——回族同胞汪佐花。

故事还得从八年前说起。那时,在她所管理的辖区内,有一位名叫翠霞的女子,曾在五台山学过几年武术,会点拳脚功夫。后因失恋而患上精神疾病,遂有暴力倾向。她还有个怪癖,凡是看不上眼的人,都会遭到漫骂、殴打,招惹祸端,频繁发生;曾被强制送医治疗,但收效甚微,成了小区的“刺儿头”。

当年,汪佐花得知翠霞的情况后,在社区刘书记的支持下,主动请缨,与翠霞结为“一帮一”的帮扶对子,针对每到春季犯病的状况,她就从生理和心理上安慰她。随着时间的推移,翠霞还患上了失血、贫血、子宫肌瘤、精神二级残疾等病,而且长期无业无收入,靠社会最低保证金生活,是弱势群体中较为困难的人。

困难迎头,就得接招。汪佐花无论多忙,身体多累,总是随时与翠霞联系,亲力亲为帮她解决“鸡毛蒜皮”的大事:灯泡坏了,她去换;水笼头跑水,她去解决;屋里寒气逼人,她协调送去电暖器;犯病了,她去寻医问诊;没钱看病,设法解决。诸如为办理居民医保共垫付300多元,个人看病医疗费用1000多元。天长日久,汪佐花的偏爱养成了翠霞较强的依赖性,只要有事,无论大小,必定先找她汇报解决,别的人一概不找或拒见。汪佐花用温情融化了冰冷的戒心,用赤诚唤回了久违的良知。2017年1月22日,翠霞请人代写了送给社区的感谢信,其中有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是:“感谢你们用民族团结的心血和汗水,辛勤地浇开了我这朵即将凋谢之花。”

汪佐花之所以八年如一日帮助一位非亲非故的回族姐妹,是有着长久的亲情渊源。故事还得从十八年前说起。那时,她家近邻有位名叫马秀玲的回族妇女,时年54岁,没有经济来源,也没有亲朋好友,孤苦伶仃地艰难生活。后因老人中风造成左半身偏瘫,走路靠拐棍踽踽前行,其凄惨景象,令人痛心疾首。

此时,汪佐花的父亲汪玉林自告奋勇地站出来,用他那金子般的诚心,炭火似的热情接纳了马秀玲,收留家中并嘱咐妻女们,咱家多口人只不过是多双筷子,没啥大不了的事。可惜好景不长,在2001年春,父亲因病去世,仅给家中留下了75元现金。家庭原本并不富裕,她和姐妹们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秉承家训,继续赡养母亲和马秀玲两位老人。

2009年,马秀玲中风偏瘫后遗症复发被人送到医院,她接报后赶到医院探望并跨社区帮其办理了住院手续,还多方筹措资金,由政府相关部门,解决了医疗费及后续康复训练费用。

2017年,马秀玲按政策分到了公租房,可哪有精力搬家安家?汪佐花先后联系了装修、家具、生活用品等公司,质优价廉施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家具、生活用品。几个月后,终于让“三无”老人入住新房,但有谁知道背后的付出?在那些日子里,汪佐花亲自选购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用品,老人想不到的事她全想到了,她还自掏腰包共花费了22000元。同时,还为老人办理居民医保、社区低保、公交敬老卡等重要证件,免去了后顾之忧。如今,72岁的马秀玲老人高兴地住在“溪锦苑”小区B座楼房里,正在享受政府和社会的关爱。有人问汪佐花为啥这样做?她高兴地回答,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汪佐花从2008年参加社区工作以来,做了许许多多有益民族团结的好事,受到街坊邻居的好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深情培育民族花,国梦同圆山水嘉。”

新闻推荐

分三批次招生 未被录取学生 统筹协调入学

今年一年级招生录取将按三个批次进行,未被学校录取的集体户、挂靠户、空挂户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适龄儿童,在规定时间到区教...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