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耳蜗的舞者——写在全国第二十八次助残日

兰州日报 2018-05-21 01:41 大字

5月20日,在白塔山公园,一群带着人工耳蜗的孩子们跳着欢快的舞蹈,庆祝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与更多正常的孩子不一样,他们的耳背上装了长长的数据线,犹如天真可爱的“天线宝宝”。虽然他们已经过了牙牙学语的年龄,但每一次不真切的发音,都让家长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群孩子来自兰州聋儿语训中心,大多已经接受了两三年的康复训练。小豆豆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今年5岁了,小时候因用药过度导致耳聋,来到兰州聋儿语训中心接受了三年的治疗。如今,他已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能流利地背诵唐诗了。在庆祝活动上,他与同学们一起背诵了《静夜思》,赢得家长们的阵阵掌声。

“小时候,许多人说孩子说话迟是正常的。我们也没有在意,把娃娃耽搁了。”小豆豆的爸爸说,孩子2岁还不会说话,他就带着孩子四处问医,经查,原来孩子的听神经受到损伤,根本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故而不会说话。有一次,孩子正在堆积木,他故意走到旁边大吼一声,可孩子只是专注于手中的玩具,对他的大吼无动于衷。他反复试验,屡次绝望,最后不得不放弃。

一次偶尔的机会,他听说兰州聋儿语训中心专门做儿童听神经损伤的康复训练,就慕名来到这里。三年的艰难陪伴,三年的刻苦训练。从孩子叫第一声“爸爸”,到简单的与人交流,再到背诵唐诗,他经历了常人无法体会的折磨。“这种痛苦更多地来自精神,来自病情的不断反复。”豆豆的爸爸说。

其实,小豆豆的康复仅仅是兰州聋儿语训中心康复儿童中的一例。早在十年前,听障儿童罗敏文就通过这里的训练,步入了正常人的行列。今年20岁的罗敏文从小就是听力一级残疾人,因为小时候感冒发烧失去了听力,后来到兰州聋儿语训中心接受治疗。几年后,他与正常孩子一样,上小学、上高中,如今是咸阳师范学院一名大三的学生,爱好绘画的他专门报考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并因为成绩突出获得了各项奖励。“我感觉到全社会应该更多地宣传残疾预防知识,让本不应该残疾的孩子接受更早的康复治疗,减少残疾家庭的痛苦,减轻社会的负担。”罗敏文说。

“0-6岁是听觉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听障儿童康复的黄金时间,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兰州语训中心的826名孩子告别了无声世界,回归到主流社会。”兰州市残联理事长孔令利说。近年来,兰州市争取资金,先后实施了“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央彩金康复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康复项目,为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精神等多重残疾人开展免费手术和康复训练,为3260名贫困残疾人和2320名聋儿开展了筛查、免费验配助听器和康复训练,累计为24895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

“目前,兰州市听力残疾人有4.8万,其中有50%可通过适当措施加以预防。”孔令利说。□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邵其珍文/图

新闻推荐

兰州交警提醒市民注意安全文明出行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晓刚)5月20日,一个原本平常的日子因为谐音“我爱你”,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今年的“520”又恰逢周末,各商...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