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守墓人李永斌:守护墓园感受移风易俗

兰州日报 2018-04-04 02:30 大字

春来柳绿,又是清明。缅怀故人和文明祭扫是清明节日里不变的主题。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城市的一角,默默守护着逝者的安宁、为倡导文明祭祀做着琐碎繁杂的工作,同时见证着祭祀文化和理念的变迁,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墓地管理员。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来到兰州市长青园公墓区,走进墓地管理员李永斌的工作区。

清晨的薄雾笼罩在高耸的山岭周围,漫山的松树、侧柏随着春风起伏摇摆,位于城关区青白石街道的长青园公墓区,就安详的静卧于这片绿树山云之间。3月31日,正值清明节祭祀的周末高峰期,50岁的公墓区护理员李永斌早晨六点钟就来到了停车场。他赶在大批上坟的市民没有到来之前,到整个墓区走一遍,看看工作有什么疏漏,尽可能的为群众提供方便的环境。7时30分左右,陆续有市民来到墓区,老李就引导来祭扫的市民停好车,然后把“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发到他们手里。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停好车的群众发放宣传单,并讲解今年的殡葬政策和墓区提供的服务。“墓区不让焚烧纸钱和燃放鞭炮,办公区那边提供了纸钱换鲜花活动,你们可以去看一看。”老李在市民去墓地之前就这样反复宣传和动员着。在匆匆的人群中,他一米八的个头,瘦瘦的体型,健康的麦色皮肤,一口标准的兰州话,身着灰色运动衣,50岁的老李看起来并不“老”。

老李说,这里修建的每一座房子,种植的每一颗树木,甚至是墓区的角角落落他都了然于胸,3000多个墓穴只要家属报出逝者的姓名,老李就能指出个八九不离十。今年是他在公墓区工作的第十二个年头,十二年来,老李每天都往返于办公区、墓区、停车场、群众间无数次,除了销售、绿化、讲解、日常维护,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大家做文明祭祀的宣传。

老李向记者介绍到:“现在的工作比我刚来的时候好做多了,首先是工作环境好了,待遇也提高了,最重要的主张文明祭扫的市民越来越多了,减轻了我们不少的工作量呢。”老李刚在公墓区上班的时候,市民对文明祭祀的接受度还没有现在这么高,那时候,市民来祭祀时,经常带着大量纸钱、肉菜和水果等丰富的祭祀品、烟花爆竹等等,当老李对他们进行劝阻时,逝者家属经常是我行我素甚至恶语相向。“市民们不理解,工作量也大,那时候都多多少少都受了一些委屈。”老李说道。

公墓区最怕烧纸钱和燃放烟花爆竹,主要是树多加上春天风又大,很容易引发火灾。因此,但凡有家属带着纸钱和爆竹而来,李永斌和同事们都会再三劝导,同时告诉他们纸钱可以去办公区换鲜花。老李说,“当然也会有些‘倔\’的家属,但只要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一般家属都会理解和配合。这几年,像以前那样恶语相向的家属再没有遇到过了,现在每天的清扫工作只需要一辆三轮车拉一趟就结束了。”

对于这个特殊的职业,自己可以克服很多,但外界的偏见最令人担忧。“刚开始涉及这一行时,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忌讳,我自己也跟他们保持着距离,甚至都不去他们家里做客。”谈及此事,老李淡淡地笑了。“这份工作我早就习惯了,这几年,市民们对文明祭祀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鲜花祭祀,带的祭品要比以前少很多,挺配合墓区工作的。同时对我们这一行业的偏见也逐渐没有了,更多的人还是非常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老李轻松地说道。

一束黄色的菊花,默哀怀念已故的亲人,没有纸钱的焚烧,也没有鞭炮的声响,有的只是庄重与文明。这个清明节,和李永斌一样坚守在墓区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为了文明、低碳、环保的祭祀新风尚,为了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享受“兰州蓝”,他们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努力着。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栋楠

新闻推荐

大名城新组团珑域准现房升级上市分享你心中的兰州荣誉,就有机会赢一套房的使用权

5年,放之于时间的长河,不过是沧海一粟;投射到城市的历史,不过是长途跬步。对于兰州大名城来说,5年却是一段砥砺奋进的时光。5年造城,兰州大名城已结硕果,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幼儿园、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