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治转提”改变作风之后更应保持常态

兰州日报 2018-01-24 03:57 大字

对于兰州市干部来说,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冲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而与此同时,一场来势迅猛的“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也让全市干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通过“治转提”专项行动,兰州市共查摆出“庸懒散慢混卡”等顽疾17万余个,已整改164902个。(详见《兰州日报》1月23日1版)

谈到“治转提”专项行动,全市领导干部和经常关注本地新闻的读者们都不会陌生。2017年年初,兰州市提出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治顽疾、转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一场刀口向内的自我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起来,一年里,全市上下经过持续深入查摆问题、同时对症下药,全市各级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治转提\’行动切实改变了以往我们一些机关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优质的政务服务”,“现在窗口单位行政效能的提升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治转提\’给企业吃了‘定心丸\’,在全市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这一句句肺腑真言也印证着“治转提”专项行动得到各界认可,借助其打造出的优质高效政务环境也已深入人心。

“治转提”专项行动进行到今天,它的成效和作用正在显现,“庸懒散慢混卡”行为在全市各级各岗位上的表现也逐渐得到遏制,但这仍然不是终点。从管理学角度来剖析,针对某种弊病出台一项专门的规定,其最终的目的不是让大家都战战兢兢活于制度严惩的恐惧之中,而是让大家的行为都潜移默化地认同这项规定,从而使这项规定在日常的工作中实现常态化运作。同样,“治转提”专项行动的目的也在于此。正如这一专项行动开始之初,市委主要领导在动员会议上所强调的,“治转提”不针对某一个人,也不是要把某个人的“乌纱帽”取掉,而是针对某一个群体的“庸懒散慢混卡”等行为习惯,通过大力整治作风顽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着力提升行政效能,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有力保证。简而言之,它是要从根子上“祛病”的。

这个“根子”是什么?是制度。而“祛病”之后要达到什么状态?还是制度和常态化。当责任大于权力时,就会出现“不作为”;当权力大于责任时,就会出现“乱作为”。所以“庸懒散慢混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官员的权力和义务职责规定不清晰,尤其是对由懒政庸政导致党和政府形象受损、经济发展滞后等“慢性后果”缺乏有效的监督问责。因此,若想使“治转提”形成常态化,首先对于前期查摆出的各种问题不能忽视各级各部门要列出整改清单,雷厉风行、大刀阔斧抓好整改落实;能够立即整改的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需要时间整改的制订方案,限期整改到位,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更重要的是督查机制和严厉问责,特别是对于作风顽疾整治不积极、提升行政效能不明显、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得力的单位和个人,仍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开曝光一起,综合运用谈话告诫、通报批评、调整岗位、降职免职、责令辞职、纪律处分等措施,对相关责任人坚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坚决向作风顽疾施药开刀,通过严厉问责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检验一项制度是否真正做到了常态化,不仅要看实施期间的效果,更要看它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下一步,即使“治转提”专项行动告一段落,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在行为上是否还能墨守“治转提”的相关规定?是否还能按照这些已经形成的好的规定为群众更好地服务?是否还能秉持一颗初心,自觉用这些规定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笔者以为,真正做到了这些,才是“治转提”专项行动的最终目的所在。

新闻推荐

去年兰州为9665户发放公积金贷款36.80亿元

(记者欧阳海杰)昨日,记者从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2017年,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9665户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6.80亿元,支持职工购房面积100.01万㎡,切实支持了广大缴存职工刚性住房贷款需求...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