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加减法“催生的发展嬗变——方大炭素打造世界级炭素航母探秘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不少企业正在经历发展的“寒冬”。然而,位于湟水河畔的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却在逆势前行中,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方大炭素公司(兰州本部)实现产销两旺,完成工业总产值、缴纳税金和净利润三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86.98%、286.64%和9285.42%,实现净利润超过16个亿,创历史最好水平,居中国炭素行业之首!
这家曾经濒临破产的老企业,经过转型改制,创新发展,涅槃重生——由从前的欠税大户一跃成为全省纳税百强企业,年产石墨电极从3万吨增长到12万吨,市场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炭素行业独占鳌头。
方大炭素何以从一家地方企业,一跃成长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的炭素航母?前不久,记者实地探访后发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巧用“加减法”,催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嬗变:实施精细化管理,“减”去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遵循“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大了环保投入。
一道看似简单的“数学”运算,让这个曾经濒临倒闭的老企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今年屡屡上演着国外客户包机求购石墨电极产品的新鲜事。
给成本做减法:“鸡蛋里挑骨头”
“在生产车间,降成本最直观的体现是啥?那就是杜绝跑冒滴漏,譬如这些电极护帽现在一个都不能少。”
在公司加工厂二车间的门口,整齐地码放着一摞用来保护石墨电极接头的泡沫制电极护帽,颇像一叠叠“大盖帽”。
公司生产部部长李君学告诉记者,在国企时代,一遇到下雨天,工人下班常常“顺手牵羊”,把护帽顶在头上遮风挡雨,一年几场雨下来,像小山一般高的“大盖帽”所剩无几。虽然不值几个钱,但是,暴露出管理松散的大问题,在公司各个环节,跑、冒、滴、漏现象屡见不鲜。
“那个时候,凡是厂里有的东西,员工家里都有。”李君学有些无奈地说。
“现在,厂里规章制度很规范,物资进出把关非常严格,大家爱厂如家的意识也更强了。”生产车间的工人笑着说。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管理体制的完善、薪酬体系的健全,企业发展好坏与员工收入息息相关,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方设法要把生产成本降下来,让企业走向快车道。
降成本这则“减法”运算,成为全体员工在工作中的一道必答题,也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去年,公司提出每吨产品降低成本500元。公司由上到下逐级分解落实成本指标,把降成本的每一分钱分解到每一位员工,细化到每一个生产工艺环节,绝不忽视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细节。甚至对于一把不起眼的清洁扫帚,也要“斤斤计较”,纳入成本核算。
从原料的验收、储存转运,到实现原料不落地直供;从半成品检测到产品库存,公司对生产流水线实行严格的精细化管理。即便正常的设备维护与检修,也反复调整计划,统筹优化工序,缩短检修每一分钟用时,提高设备生产利用率。
车间员工也纷纷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利用废炭砖改制自用修炉炭块,利用废石墨块改制自用修炉石墨垫块等,多措并举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以“鸡蛋里挑骨头”的工作劲头,使一项项降成本的措施纷纷落地,一项项增效益的科技项目相继上马。投资新建2台国内先进的内串石墨化炉,年创效益2351万元。
(下转A03版)
新闻推荐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当离别的歌声在警营响起,兰州市公安消防支队34名复退老兵光荣退伍,脱下心爱的军装,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告别日夜守护的第二故乡,奔赴人生新的旅程。12月1日上午9时...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