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公益平台,唤起社会力量,已圆近400名市民小小心愿—— “市民微心愿·晨报助愿”伴您温暖前行
爱心加盟企业向困难户(左)捐赠厨具。爱心市民(左)向受助者捐赠助听器。制图/许天野
从百姓身边小事入手,搭建公益互动平台,唤起
互帮互助的社会力量,圆市民一个个小心愿,传递爱心与温暖。兰州晨报“市民微心愿·晨报助愿”栏目自2015年4月推出以来,已陪伴读者走过两年多的时光。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信任,这一公益栏目现已聚集了一大批拥趸,他们当中有圆了微心愿的受益者,更有热衷投身公益活动的爱心人士。截至目前,通过本栏目搭桥已有近400位市民圆了微心愿,与本栏目达成长期合作的社区达百余家,并且呈现出“从我想要到我想捐、我要帮”的可喜变化,所捐所帮爱心物品范围亦从生活急需物品扩展到文化、精神领域,社会影响力日渐深广。令人欣喜的是,“市民微心愿·晨报助愿”作为报纸专栏,荣膺2016年度甘肃新闻奖一等奖,这对我们来说既是荣誉,更是鞭策和动力。
“你帮我帮大家帮,让社会爱心聚集起来,圆他们一个微心愿。”如今提起“市民微心愿·晨报助愿”栏目,很多读者和市民都耳熟能详、点赞称道。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我们收到的微心愿不仅仅是我需要帮助,更有不少市民想通过本栏目捐助他人。今年6月20日,栏目组接到一位70多岁老人田女士的电话,她表示,家中有一盆养了30年、植株高大的酒瓶兰,想通过本栏目寻找一个合适的接收养护单位。为了达成田女士的心愿,栏目记者先后联系了兰州市多家绿化单位,因田女士只想将这株植物捐赠给有培育条件的专业机构,经过半个多月的寻找,最终兰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接收了这盆植物。田女士对本栏目帮她实现心愿表示非常感谢。
除了“我想捐”,还有不少怀着“我想帮”心愿的爱心人士。“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平时最不愿意见到有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耽误了学业,这次希望能借助贵栏目实现自己想资助困难学生的心愿。”今年4月14日,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教师打来电话,表达了自己想通过“市民微心愿·晨报助愿”栏目寻找一位家庭困难、爱学习的孩子,进行长期资助的微心愿。随后,经过在报名者中甄选,来自阿干镇的14岁男孩李强(化名),因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最终获得这位教师每月100元的爱心资助。还有一位家住盐场堡的孙女士也表示,她长期关注本栏目,也想通过本栏目资助一位困难学生,目前她的心愿已经纳入本栏目爱心资料库中,等待寻觅合适的受助者。
今年盛夏时节,八旬老人杨隆骞顶着烈日专程从安宁找到本报“市民微心愿·晨报助愿”栏目组。老人说他每天都会关注本栏目,在这里每个人的微心愿基本都能得以实现,有人帮有人助,困难人群得到社会关爱,看着很暖心。他也有个小心愿,想将自己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教学成果,有关儿童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的学说,与更多人分享,希望能通过本栏目推荐,在更多地方开展公益讲座。此后,本栏目组记者先后与市内多个社区联系,每个社区在得知后都积极响应,邀请杨隆骞老人进行公益讲座,目前老人已在安宁水挂庄社区、西固文化社区等多个社区成功举办了公益讲座,得到很好的反响。
除此之外,包括医用理疗仪器、电脑、图书、衣物等,涉及日常生活物品的微心愿也越来越多,经过“市民微心愿·晨报助愿”栏目牵线搭桥,都能很快实现求助者的微心愿。而作为推荐市民微心愿的各个社区,也通过一次次的合作,深深感受到兰州晨报的温度和热度。从最先开始的十个、二十个……目前兰州市四区内已有一百多个社区成为本栏目的长期合作单位,他们希望能通过这个公益平台为辖区更多的市民解忧助困,营造社会大爱的氛围。
一个爱心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通过“市民微心愿·晨报助愿”栏目,能充分发挥媒体的桥梁作用,传播社会正能量,激发大众爱心,引起社会共鸣,让困难群众不再孤单和无助。在此,我们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单位和街道社区踊跃加盟,共传爱心与温暖,让更多人能受益于这一爱心平台。
文/图 兰州晨报记者 夏苗
新闻推荐
省政府办公厅发文通知 全省广泛开展向周信有等 四位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学习活动
兰州晨报讯(记者梁峡林实习生贺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向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学习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周信有等四位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学习活动。根据《通知》,今年6月,...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