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夫犹发少年志 杏林耕耘正春时——写在车念祖先生新书《杏林缵度》即将付梓之时

定西日报 2017-10-29 09:30 大字

我在少年时代就听说过车念祖先生,当时无缘得见,仅知道他是我们那里中医世家的一员。直到30年后,我才有机会与他相见并相交。这时我已过知天命之年,而他则年逾古稀,满头华发。我该称他老先生了。记得十多年前,母亲80多岁,身体有病,卧床不起,当地的医生治疗无效,几经辗转找到车老先生。他来看过之后,不仅开了治病的药方,还安慰了她的精神,说她能活到百岁云云。当然,用过老先生的药之后,她很快痊愈。从此以后,但凡她染了附近医生束手无策的病,总是请车老先生来看,而且每次都能手到病除,转危为安,以至于后来母亲只相信车老先生的诊断。去年腊月,她病势沉重,在特别难受的时刻,她还问我:“县上那位老先生怎么说我的病?”今年我妈妈93岁了,依然健康,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看来我要活到车大夫封的那个年纪去了。”老人话里所用的“封”字,在我们那地方,往往跟莫大的权威配合使用。

因为给妈妈看病这个因缘,我得以与老先生相见,近距离感受他的风采。车老先生出身名家,而且本人从医五十年,医术精湛,闻名遐迩,如今在地方上已是德高望重之人。但第一次见他,我却大为惊奇,他完全颠覆了我对地方名人的呆板印象。他没有丝毫名人的架子,71岁的人,高大挺拔,昂然而来,昂然而去,干脆利落。他坐在任何地方,都是举止超迈,谈笑自若,而且从来都是大声地说,大声地笑,绝没有故作的矜持和刻意的深沉。即使对于有些医生莫讳如深的病情,老先生也是肯定而又清晰地告诉该知道的人。这使得病人或亲戚少了疑惑、推测和想象,多了理智和踏实。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是欢喜老先生的这种风格的。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乃是常态。病到沉重,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驾鹤西游,一种是起死回生。老先生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或是说明他看得真切,说得确凿,所谓艺高人胆大;或是说明经过五十年的见识,他悟透了生命运行的规则。

我有两次看老先生开处方,深感他不是循规蹈矩之人。第一次他从处方纸的中间开始写药名,之后边想边上下填充;第二次他又从处方纸靠近下面的地方落笔,之后边想边往上延伸。但无论哪一种写法,待完成后看,处方都是笔迹清晰,疏密有致,天地分明,布局完美。也许老先生对这种创新写法甚为自得,写完了还要拿起来再看,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我不知道这种开处方的方式有无讲究,但我认为老先生童心未泯,活力充沛,他不愿意墨守成规,也不愿意简单重复,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有可能,就要探索和创新。我曾经说过,世界应该由好玩的人领导。现在我还认识到,不仅政治如此,在哲学、艺术、科学,包括医学领域,只有那种永葆童真、好奇之心的人才能作出伟大的贡献。的确,在西部那种艰苦的环境里,大多数人都被磨平了性格,耗尽了年华,只有车老先生这样与众不同的人,才能潜心岐黄,中西结合,古今融汇,广泛收集,编纂成著,由此成为书法家李法宗先生所说的“县之名医,斯道翘楚者也。”

车老先生天真和激情犹存的另一个佐证是,他在业余保持着广泛的兴趣,长期喜欢书法,不时赋诗作词。他曾寄给我一首诗,那是他41年后,重游母校兰州医学院旧址时写的。中国号称诗歌大国,但说实话,诗歌早沦为部分圈里人茶余饭后的雅趣游戏。大多数人,尤其是许多为生计所迫的人早与诗歌无缘了。但不可否认,诗歌代表着人的梦想、激情和青春。去年腊月间我曾到县医院,外面是年前的白雪皑皑,老先生的诊所里尽是候诊的病人。基层医院,走廊没有分诊和候诊的去处,挂了号的人都涌进医生的诊室。我真切见识了什么叫作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在人墙背后,我根本看不到他。我惊讶于老先生的病人之多,陪我去的朋友告诉我:“一年四季都如此。”在这种嘈杂拥挤的环境里工作一天,一年,五十年之后,老先生竟然还保留着诗歌的抒情和浪漫,这需要多么高贵的天性和美好的情趣?老先生那首诗的最后两句是“老夫犹发少年志,杏林耕耘正春时。”诗句中洋溢着阳光的明亮和金属的声音。这是多么年轻的心和昂扬的精神啊!就是这种精神,使他与众不同,使他气质迥异。我性格内向,但告别的时候,忍不住走上前去,熊抱了老先生。

据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我暗自思忖,培养一位名医,所需的时间和心血绝不比培养一个贵族的少。正好车老先生是“车玉俊中医世家”第三代传人。祖父、父亲以及长兄都是中医名家。自幼耳濡目染,见多识广。其后又受教于陇上名医权执中先生。成年之后,名医刘子平先生将他选为乘龙快婿。由此看来,车老先生天生就是“门里人”。可以说家学渊源,根基深厚,说他是有根的人,也不为过。而且这“根”指的不仅是血缘、族谱和世系,而且包含了贯穿这个大家族成长始终的文化基因。仔细看过权执中、刘子平和车光祖诸先生的遗墨,不得不承认他们不仅是妙手仁心、厚德济生的名医,而且还是法度俨然、造诣深厚的书法家,是深得中国文化三昧的文化人。钱穆先生说,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陶冶人。车老先生就是由这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陶冶出的。他让人惊叹的素养、情趣、才华和成就来源于几代人薪火传承、绵延不绝的文化追求。我想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家族,这些人,用非凡的努力给故乡那篇贫瘠的土地增添了荣光。

2014年,车老先生《杏园草》专著刊印行世,受到业界好评和读者欢迎。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吉海旺先生对这本专著的评价是:“内容丰富,学术地道,体会深切,思路开阔。”但车老先生并未止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再著《杏林缵度》一书。与《杏园草》相较,这本书涉入了中医更专业、更深奥和更根本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沉沦的今天,或有人认为中医就是望闻问切,就是方剂汤药,孰不知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根植于古老的中华文化之中,来源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天人合一的角度看,人必然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老病死要受到自然的支配和影响,这一点并不难理解。难题在于,不同自然如何影响不同人们的健康,医生又如何准确诊断和恰当应对这种支配和影响?换句话说,如何把古老的形而上理论,恰当应用到来不得半点虚妄的临床诊治?车老先生此书的副标题“五运六气指导下的临证辨治”或许已经表明,本书以非凡的勇气和渊博的学识,尝试着回答了这个难题。果如此,此书将成为弘扬中医文化的一座里程碑。

新闻推荐

省委政法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马世忠主持会议并讲话

本报兰州10月28日讯(记者朱婕张富贵)今天上午,省委政法委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会在兰州召开。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马世忠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把握十九大对政法工作的...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