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书架”拷问的不仅是文明尺度
□记者姚大盛
近日,一则兰州公交“流动书架”两个月书被“偷光”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网络视频显示,设立仅仅两个多月之后,原本摆满图书的书架已经“光秃秃”,站台保安则表示图书都被乘客拿走了。兰州第三客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媒体记者,车站图书的确存在丢失情况,他们今后会视情况再补充图书。(10月11日《北京青年报》)
所谓“良心丧于困地,道德败于无形”,这句话用在那些将“流动书架”变成“流失书架”的人们身上,或许成为他们不可多得的理由。但是,“流动书架”的相关使用规则,已经明确告知借阅人,“出站时请勿带走”“请将图书放回书架”,显然这些人或自认为一时急用,一时贪心,将“流动书架”的图书看后不还、拿书出站,以至于将这些他人的书籍“流动到自家”,甚至出现了两个月就把原本满满当当的“流动书架”变成“光秃秃”,还自认为理所当然,实在令人不齿。有人说这是市民素质出了问题,拷问的是文明尺度,以致他们中有人认为拿书出站,只要没有被发现,就跟没事人似的,也是一种道德失范。
诚然,诸如“流失书架”此类的不文明现象引发的争议很多,也考验兰州公交公司监管的“文明去哪儿了”?当然,就事论事,引导那些将书看后不还,还拿出站的人员回到文明的轨道上来势在必行。也许,社会发展太快,总会有人跟不上节奏而掉队,需要文明信仰和道德感化双管齐下,让文明道德更具凝聚力和指引力。在此,我并不否认这些乘客的行为拷问了自己的文明尺度。但是,或许在“偷不算窃”一般的狡辩中,显然破坏了对公共文明所应有的敬畏,势必会产生情与理的碰撞,德与法的摩擦。也就是说,“流失书架”在拷问文明尺度的同时,还拷问了人们法律的底线在哪儿?公交公司的监管出现了哪些漏洞?该如何祛除人们旧积成疾的“魔障”和私心作祟?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指望“流失书架”人们的良心和道德发现,多少有一些自欺欺人的况味。这就需要兰州公交在管理手段上还需再下一点功夫,对于图书管理既要规范又要活泛,在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维护的同时,全力堵塞拿书出站的管理漏洞。同时,加大惩戒力度,对于那些形同如偷的人,发现一起报警一起,让其信守法律底线的事例也不妨多试一试,让法律回应他们将公共资源据为己有的代价。但愿,从我良好的愿望出发,“流失书架”现象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眼下设法增强公交公司、乘客之间相互的信任感,培养乘客自律的高尚情操,增强图书管理的执行力,使流动书架真正成为“文明新风尚”的摇篮,倒是管理者更应该所着力做的。
新闻推荐
喜迎十九大·讲好兰州故事游客在七里河“花语小镇”赏景人民网资料图(首席记者丁炜娜)七里河区是兰州市南部生态天然屏障,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今年以来,七里河区积极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
兰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兰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