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兰州十中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兰州日报 2017-09-28 09:31 大字

兰州市第十中学,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是一所建校70余年的“老校”。近几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周边百姓的好口碑,社会反响强烈。语文学科,一直是兰州十中的优势学科,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兰州十中语文组,是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团体,拥有一批敬业乐学,踏实肯干的优秀教师,老中青三代教师齐心协力,锐意创新,在新形势下,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教改与尝试。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语文组教师非常重视理论与专业学习。学习主要有集中学习和自主研修两种形式。利用教研组教研时间集中学习,教研组统一安排学习内容,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与解读;学校给语文组订阅了数种书报杂志,有助于老师们了解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新理念。

去年兰州市教育局引进“新教育”实验项目,语文组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了朱永新教授《我的教育理想》《中国新教育》等书籍,共同探讨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朱永新教授理想课堂的六个“度”、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转变。

学校也搭建各种平台,请进来、派出去,给老师创造学习机会。名师讲堂、生命化教育西部论坛等大型会议在我校成功举办,语文老师的收益最大。每学期,学校都会派语文老师外出学习,汲取先进的理念与方法。

自主研修。每学期每位都会阅读相当数量的教育教学专著,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新教育实验项目开展之后,老师们积极参与,“共读共写”“师生共写随笔”“亲子阅读”等活动的展开,既提升了自己,又锻炼了学生。

二、加强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集体备课是语文组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是语文学科建设的法宝。

集体备课定时间、内容、地点和主备人,讲究求真务实,尝试对各种课型的研讨,采取“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的总体思路,沿着“备课评议修改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重点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如何“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每一单元,经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先形成“共案”,任课老师根据所带学生学情,删改增加,“二次备课”,形成“个案”。既吸收了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又适合本班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

集体备课能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中老年教师也能从中得到启发,互惠互利,共同进步。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每学期,由语文组牵头,配合学校教务处、政教处和团委举行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活动,如汉字听(书)写大赛、“中华好诗词”背诵大赛、国学知识竞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

语文老师还参与、指导学生成立社团,指导学生组织社团活动。如文学社、诗社、吟诵社等。这些社团定期开展活动。比如吟诵,在语文老师的参与指导下,在初中各年级都开展了吟诵,每天中午课前二十分钟,各班都要集体吟诵。初一年级上学期吟诵《弟子规》,下学期吟诵《千字文》;初二年级吟诵《论语》。

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学校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的读书学习、教研写作为课堂教学与改革引来了“活水”;学生大量阅读与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引来了“活水”,学生学得更主动、更快乐。□杨栋良

新闻推荐

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展在兰开幕

【本报讯】9月27日,记者从兰州交通大学获悉,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办,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甘肃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举办的“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

兰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兰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