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重走“丝绸之路” 探寻丝路音乐文化

大江晚报 2017-07-27 01:01 大字

7月10日,我们一行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重走 “丝绸之路” 探寻丝路音乐文化。此行的目的是通过重走“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的重要城市,了解当地音乐文化丰厚的底蕴。这次社会实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文化象征——博物馆、文化认同——兰州鼓子传习所、文化自信——精彩甘肃。

文化象征——博物馆

要想直观、迅速、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是最为便捷的。博物馆可以全方位地展示当地的历史风貌和人文内涵,用叙事的方式让你身临其境,将自己置入历史的各个情境中。此次实践活动我们参观了四个博物馆,分别是甘肃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秦腔博物馆、非遗文化博物馆。省级的博物馆重在交待历史阐释人文,市级博物馆着重于文化特色。甘肃省博物馆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这座博物馆从外观上有着浓浓的西北建筑特色,古朴而壮丽。博物馆总共分四个展厅,分别展示了甘肃省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甘肃佛教艺术。

在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展厅我们看到了各类古代中国与西域交流的乐器,有五弦琵琶、曲项琵琶、竖形箜篌、筚篥等等。早在秦汉时期就有这些乐器的身影,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琵琶长颈圆盘式琵琶也与张骞出使有关,据《隋书·音乐志下》记载,竖箜篌和曲项琵琶“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古代这些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乐器被称为胡乐,东汉的中叶,西域音乐对中原的影响迅速发展,表现为汉灵帝对于胡乐的喜爱,他热爱竖形的箜篌,喜爱胡舞等等。统治阶级对于胡乐的喜欢自然会影响到民间,这些西域乐器逐步融入了中原文化。除此之外,佛教艺术展厅也充分地展示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我们还参观了兰州市区的非遗文化馆和秦腔博物馆,这类特色博物馆将甘肃民间民俗文化通过馆藏的形式让游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甘肃省的曲艺、民歌、民俗文化申报的非遗文化就有上百种,这些民俗文化有着浓浓的西北风情,让我们感受到了西北的人文风貌。这些博物馆的藏品在被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过程关乎到地域、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象征。

文化认同——兰州鼓子传习所

兰州鼓子作为兰州最为著名的曲艺文化,是兰州地区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兰州大大小小的公园、茶馆都有着兰州鼓子的表演。兰州市为了更好地传播鼓子,在市区创建了多个鼓子传习所,其中安宁区的鼓子传习所是最早创建的。

7月12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兰州市安宁区文化馆的鼓子传习所,见到了文化馆的负责人赵老师。赵老师热情地跟我们介绍了兰州鼓子的渊源、历史沿革等基本情况,我们还有幸见到了兰州鼓子国家级传承人魏世发老先生。我们就兰州鼓子的由来,兰州鼓子的类型题材和兰州鼓子的传承样式三个问题向魏老先生展开了提问。魏老先生说,兰州鼓子原本是作为宫廷音乐而存在的,是雅乐,不同于西北地区其他的乐种,兰州鼓子雅俗共赏。伴奏乐器由原来的单一伴奏乐器三弦演变成二胡、古筝、扬琴、三弦四位一体的伴奏形式。伴奏形式婉约,唱腔却铿锵有力有秦腔之味,却比秦腔更婉约一些。兰州鼓子题材主要源于历史传记民间的传说故事,比如经典剧目《草船借箭》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章节,除此之外还有《西厢记》《红楼梦》中的选段。情节性较强,一首曲子也会运用各种节奏调性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乐段,这种音乐创作的形式符合了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

当谈到兰州鼓子的传承时,他说鼓子最有效的传承就是家族传承和环境传承。魏世发老先生出生在一个鼓子世家,从小受到兰州鼓子的熏陶,家中曲友不断,深受家族影响,慢慢成长为兰州鼓子最重要的传承人。老人对当下兰州鼓子的传承不容乐观,他说自己也办了好几期的培训班,专门培养鼓子的人才,开办了唱腔、识谱等课程,但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年纪都在50到60岁之间,年龄的问题桎梏了他们的发展,嗓子的老化、音乐基础的匮乏、音乐悟性的缺失都是导致学生进步缓慢的原因。魏老先生表示,希望能够吸纳有基础的音乐年轻学生,加入兰州鼓子的传承。魏老先生还为我们演唱了《莺莺饯行》选段,唱腔浑厚有力,这对于一个快80岁的老人实属不易,反映了老艺术家对于民间民俗音乐的热爱之情。也因为兰州这些热爱兰州鼓子的老艺人们进取的精神,使得兰州鼓子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让这种音乐文化得到大家的认同与喜爱。

文化自信——精彩甘肃

7月14日晚,我们来到了甘肃省歌舞剧院前来观看演出《敦煌·丝路情》,这场演出由甘肃省歌舞剧院承办,节目形式多样,舞蹈、乐器、歌唱三种形式交叉进行。这是一台具有浓厚敦煌特色和西部地域风格的主题综合歌舞晚会。 舞蹈部分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不论是动态的新疆舞还是绚烂的敦煌舞,都将地域独特的风格展示在了观众面前。其中《飞天散花》《粼波月牙泉》《西凉乐舞》《反弹琵琶》这些敦煌特色的舞蹈,展现了丝路风情,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敦煌的莫高窟,看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敦煌壁画。民族器乐合奏运用琵琶、二胡、板胡等乐器改编的全新形式的《龙的传人》,不论是急板和慢板都配合得天衣无缝。歌唱演员演唱的西北风味歌曲展现了甘肃籍歌唱家不俗的实力。这是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漂亮的舞美、飘渺的舞姿、动人的演唱,展现了西部敦煌壮丽的景观。这些文化软实力建构了精彩的甘肃,让我们这趟丝路之行变得丰富多彩。

总之,这趟重走丝绸之路,在发掘民间民俗音乐的同时,我们多方位了解了西北地区城市的文化风貌,兰州的干净、西安的宏伟、西宁的清新。沿途的城市有着不同的自然风光,北方的山脉连绵起伏,这是古时候丝绸之路描绘的景色,也象征着出使西域的艰难困苦。丝路上点点滴滴留下的是前人的智慧,当下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发扬“丝绸之路”不畏困难的精神,共同创建和美与共的文化盛世。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甘曼宁

实践团队成员与兰州市安宁区鼓子传习所全体成员合影

实践团队的同学对兰州鼓子国家级传承人魏世发老先生进行访谈

新闻推荐

国务院安全生产巡查反馈和省安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王奋彦在主会场参加

7月24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巡查反馈和省安委会第三次会议在兰州召开,听取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第五巡查组对甘肃省安全生产工作的巡查意见,安排部署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奋彦在兰州主...

兰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兰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