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人生 亚洲雄风

兰州晚报 2020-07-01 07:21 大字

扫码看视频兰州太平鼓表演的黄土魂获得金奖 马文艳翻拍1989年,《兰州晚报》对太平鼓队的报道黎晓春翻拍王云义拍摄的备战太平鼓亚运的父子兵。马文艳翻拍兰州太平鼓队 马文艳翻拍魏永宏向记者展示鼓“技” 马文艳摄兰州太平鼓展演场面 马文艳翻拍

1990年,当一支由80名皋兰农民组成的鼓队,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大舞台上挥动鼓槌,震天的锣鼓,轰动首都北京,擂动天坛、地坛时,兰州太平鼓不仅一夜之间名扬天下,更赢得了“天下第一鼓”的美誉。

当年,兰州太平鼓登上北京亚运会大舞台的消息,从中央电视台到人民日报,都做了大量的报道。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兰州晚报》不仅从创刊起就将目光聚焦于太平鼓,更在北京亚运会举办期间派出特派记者随队采访,以及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从未停止过关注。

40年笔底烟花,40年岁月如歌。

2020年是《兰州晚报》创刊40周年,也是兰州太平鼓参加北京亚运会30周年。

4月末的一天,迎着暮春的朝阳,记者专程前往皋兰,探访当年为北京亚运会表演制鼓的鼓王魏永宏,及当时带队赴北京参加亚运会艺术节表演的原皋兰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王云义,忆往昔,曾经风华正茂的两个壮年男子,皆已年过花甲。

太平鼓震

兰州太平鼓八十年代就已声名远播

“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过年,正月十五由周边县区组织进城的社火表演是很红火的一件大事,吸引了兰州城区的男女老幼,不少人携家带口前往观看。社火表演里最让人震撼、心潮澎湃的当属太平鼓。西北汉子的威风都在那一招一式,咚咚的鼓声中了!”现任《兰州晚报》文体专刊部主任黎晓春说。

上世纪80年代末,从兰州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黎晓春成为《兰州晚报》的一员,负责文化口新闻的她谈及当时的兰州太平鼓记忆犹新:“1989年国庆节,恰逢新中国成立40周年,首次全国性的大型民族民间舞蹈盛会——《中国舞“蓉城之秋”》将在成都举办。甘肃省在选取节目时,兰州太平鼓很自然地成为首选。这一年从7月份开始,雁滩乡俱乐部里整日都传出‘咚咚咚’的擂鼓声。当时特邀了甘肃省歌舞团的著名舞蹈家许琪担任编导,她的创编可谓独辟蹊径。她让永登县的低鼓鼓手和雁滩乡的高鼓鼓手相配合,编排出一套从过年社火中脱胎换骨的《兰州太平鼓》。”

1989年国庆期间,参加《中国舞“蓉城之秋”》的兰州太平鼓队一行60余人奔赴成都,黎晓春做为晚报特派记者随队采访。“我至今还记得,在成都期间,兰州太平鼓队可谓是艺倾蓉城。4天表演了6场,其中最出彩的要数国庆街头的庆典游行了。数万成都市民夹道观赏,兰州太平鼓队鼓手们清一色的白色劲装,只见鼓身翻飞,鼓手们跳闪腾挪,铿锵的鼓音中,威风八面,西北汉子雄健的风采赢得了参赛的14个代表队和当地市民的赞赏。”虽已时隔三十多年,提起当时的盛况,黎晓春依然激情满满。

那一次,代表甘肃参加《中国舞“蓉城之秋”》的兰州太平鼓队获得了最佳代表队、最佳节目两项大奖。作为随队记者的黎晓春既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鼓声咚咚庆太平龙腾虎跃盛世兰州太平鼓赴蓉参加中国舞比赛》《西北汉子太平鼓擂响甘肃牌子》《中国舞“蓉城之秋”落幕甘肃省太平鼓荣获双奖》……至今,当年的精彩依然珍藏在她早已泛黄的剪报中。

舞动北京

庄稼汉亚运舞台展雄风

1990年,对兰州太平鼓和皋兰县黑石镇大横村的魏永宏来说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年份。在兰州众多竞标亚运会开幕式表演节目的太平鼓队中,皋兰太平鼓中标,获得代表兰州赴京参演资格。

太平鼓作为西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集鼓乐、健身、娱乐、军演为一体,带着非常浓厚的黄土气息。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时,人们总是敲响太平鼓,以表达渴望太平、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

追溯皋兰太平鼓历史,已有600余年。但到首都展演并登上亚洲大舞台,尚属首次。时年9月,怀着激动的心情,兰州太平鼓队奔赴北京。24日,当一支由80名精神抖擞的庄稼汉组成的太平鼓队亮相地坛公园门口时,前来游园的人们首先被鼓手们携带的红色长鼓所吸引:“好大的鼓啊!”。感叹声中,只见大旗一挥,锣声大作,鼓声震天。鼓手们挥动五色鼓鞭,熟练地驾驭着涂有二龙戏珠的太平鼓,踏着铿锵激越、嘹亮浑厚的鼓点,在绣有“中国·兰州太平鼓”的大旗指挥下,跳、跃、翻、闪、腾、挪……击鼓力度之大、动作难度之高,令中外观众惊喜万分。

“摄影记者纷纷把镜头对准了鼓手,从惊诧中反应过来的观众潮水般地涌入场内。憋了一股劲儿的鼓手们放开身手,‘黄河激浪’‘鹰击长空’‘鹞子翻身’‘枯树盘根’……时而如绞龙摆尾,时而似猛虎翻身,高空击鼓、飞腿击鼓、侧身击鼓,鼓声和掌声响彻直冲云霄。在现场拍照摄像的我耳边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打得好’‘真带劲’‘再来一次’的要求声此起彼伏,索要节目单的观众更是把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时隔30年,原皋兰县文广局副局长、现为皋兰县画院院长的王云义说起当时的情景依然难掩激动。

大获成功

轰动中外收获“天下第一鼓”美名

“地坛是我们在亚运会上的第一场表演。演出大获成功,鼓手们很是振奋。备战亚运时正是麦收时节,庄稼人放下农活练鼓简直就是“不务正业”,更别说都是家里的壮劳力。但在三个多月的练习中,所有人都将这件事作为最大的荣誉,尽其所能,令人感动。”王云义说。

精彩的表演、巨大的反响,使亚组委大型活动文展部,在原有的场次上又增加了6场,表演场地也由原定的四大公园增加为六大公园。从9月24日至10月5日,鼓队先后在地坛、天坛、劳动人民文化宫、龙潭湖、陶然亭、民族文化宫和大观园等地演出,先后演出22场,观众达百万人次。鼓队受到了广大群众、各界人士和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王云义至今还记得: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大殿门外的晚场表演中,一位意大利记者用生硬的中国话给队员们说:“我完全被你们的表演迷住了,当你们表演完后,我才记起了拍照,我从未见过这样好的鼓舞。”当他得知这是一支来自中国西北边陲的农民鼓队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王云义告诉记者,当时人民日报海外版图文并茂的刊登了消息,国内外各大电视台和报纸也纷纷发表文章。北京还为此专门举办了一次研讨会,参会人员从中外人士、专家到艺术工作者和媒体。会上,大家对兰州太平鼓不吝溢美之词:“你们敲响的是时代的步伐,社会主义的节奏!”“专业文艺工作者不表现农民,你们到北京自己来表现自己,了不得!”

“我记得时任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席的贾作光说:你们不愧是华夏子孙,黄土文化的先进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时任中国舞蹈研究所副所长的冯双白更是直言:10年前《丝路花雨》震撼了京城,10年后太平鼓又形成了一个大的冲击波”。

王云义说,兰州太平鼓获得“天下第一鼓”的美名,源于美国休斯顿巴蕾舞团的著名导演本·史蒂文森。王云义回忆:在龙潭公园表演时,之前看过一段友人录的兰州太平鼓在地坛演出的本·史蒂文森和世界芭蕾舞金奖获得者简·珍妮帕克,特意赶到现场看演出,没想到来晚了。二人心有不甘,跟着鼓队到驻地提出希望能给他们表演一下。“你想,一场演出二十多分钟,连敲带做各种高难度动作,体力消耗很大,但我们还是找了4个鼓手给他们表演了一段。结果这几位大洋彼岸的艺术家们被农民鼓手的精湛鼓艺所征服,连呼‘OK!’\‘good,verygood!’史蒂文森更是竖着大拇指说:\‘4个人的表演都如此精彩,80人同时起舞该是多么震撼。这才是天下第一鼓!’也正是从那时起,兰州太平鼓就以\‘天下第一鼓’的美名扬名天下了。”

太平鼓王

“鼓王”本是农民匠心成就“鼓”事

兰州太平鼓在北京亚运会上一鸣惊人,制作太平鼓的魏永宏功不可没。

究竟是怎样的渊源和匠心,让一个农家子弟制作出如此轻便灵巧、音色洪亮、外形精致美观的太平鼓?这恐怕还得从自小喜欢太平鼓的魏永宏十多岁从学校毕业后当木工说起。

“当时的想法是学门手艺养家糊口。”魏永宏告诉记者,有一年,村上要闹社火,当时兰州没有生产太平鼓的厂子,村里人就将老祖宗留下的太平鼓带到上海去仿照订做,但做回来的鼓打不了多久就破了。见此情形,凡事喜欢钻研的魏永宏开始琢磨,经再三斟酌,毅然决定自己制作。

说起做鼓,魏永宏侃侃而谈:“其实刚开始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但我的老岳父见过别人做鼓,我是在他的指点下,结合老祖先留下的鼓,取其精华。”魏永宏成功了,他做出来的鼓因其鼓声均匀,外形美观,很快就远近闻名。因为鼓做得好,慕名前来找他制鼓的人越来越多,且随着他制作的太平鼓远销海内外,魏永宏也有了一个新的称呼——“太平鼓王”。

1990年,当皋兰太平鼓队确定中标后,兰州市将为太平鼓队制作表演用鼓的重任交给了魏永宏。“老先人留下的老鼓最重的有48斤重,根本打不动。后经我三番五次的改制,虽然比原来轻了很多,但也有二三十斤重。上亚运会可是件大事,如何将鼓改为即便是高难动作也能轻松完成,最终达到表演要求,可是费了不少脑子。”

魏永宏坦言,每一次改制太平鼓的过程都是一次克服艰辛的过程。“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连续几天都想着呢,上厕所时蹲着都在想。”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一次,他连地里等着收割的麦子都顾不上了,一门心思、加班加点,从鼓面皮料、鼓架用材到工序,都力求最好,这一次,魏永宏将二三十斤重的鼓一次性改制成了9斤重。“做高难度动作可以了,各方面都达到了表演的要求。”而当有关部门问及鼓的价格时,魏永宏的回答是看着给吧!

魏永宏说:从开始制作到最后通过验收交付使用,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鼓价值几何,“能上亚运会是多大的荣誉,那时候只想着一定要在亚运会上打出名,至于多少钱都不重要了。”

1990年9月,魏永宏做的100多面鼓第一次代表中国登上了亚洲舞台。短短一周多时间里,兰州太平鼓声传遍了北京、传遍了亚洲,当时的国内外媒体争相对这一神奇的艺术形式进行了连续报道,为兰州太平鼓今后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出结束后,太平鼓名声大振,很多地方的社火队都开始学习打太平鼓,太平鼓的市场一下子开阔起来。2006年,兰州太平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12月28日,魏永宏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鼓”事历历

未来可期感谢一路有“你”

30年,弹指一挥间。

如今,将一生都交付给制鼓的魏永宏已不再年轻。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把一个“一人一厂一车间”的加工小作坊,发展成为一个集太平鼓生产、销售、演出、培训、经纪、礼品研发为一条龙的综合性公司,把兰州太平鼓推向了世界的花甲老人,身体依然硬朗,擂动太平鼓的身手依然矫健,壮志依旧不减。

“太平鼓在北京亚运会上的精彩表演,中央电视台、兰州晚报等媒体当时都进行了连续报道。鼓队从北京回来,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在这里要感谢我们的新闻媒体,尤其是咱们兰州晚报。在兰州太平鼓走出甘肃、扬名世界的前进道路上,始终关注着我们,并给予大力支持。”魏永宏说。

说着话,魏永宏打开书柜,拿出一叠珍藏着的《兰州晚报》,这些报纸中,有的纸张虽然泛黄严重,但字迹依然清晰。在这些报道中,有2008年兰州太平鼓队在北京奥运会舞台上擂响;有太平鼓参加上海世博会等国内外大型文化活动展演盛况;也有兰州中小学生对太平鼓的传承……《天下第一鼓的制造者》《太平鼓三代人百年情》《兰州太平鼓“鼓”动奥运开幕式》《太平鼓传人》《皋兰农民魏永宏:“鼓王”老魏的匠心岁月》……在一篇又一篇新闻报道和图片中,魏永宏和他的“鼓”事历历在目,历久弥新。

魏永宏告诉记者,最令自己感动的是,1999年建国50周年大庆和澳门回归,他制作了两面巨鼓代表甘肃省为祖国献礼。“那一次,是咱们兰州晚报牵头在张掖路办公楼9楼会议室,为我特别组织举办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并邀请中央驻甘、省内外多家媒体参会报道,对我的一生是一次大的提升。此后的这些年里,兰州晚报对我和兰州太平鼓的关注和宣传从未间断过。有的人、有的客户甚至拿着报纸来皋兰找我学打鼓、学做鼓。”

“任何一个艺术门类的发展,都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宣传和推广。在这一方面,《兰州晚报》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兰州太平鼓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图片、文字、漫画、速写、通讯……各类报道及时迅速的见诸报端,给了兰州太平鼓很大的支持。”王云义说。

他们表示,“2020年是兰州太平鼓进京参加亚运会表演30周年,我们计划要开一个座谈会。今年又正好是《兰州晚报》创刊40周年,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借此机会,希望我们的新闻媒体继续关注兰州太平鼓、关注这一文化奇葩的发展,能使兰州太平鼓走的更远,也祝愿咱们《兰州晚报》办得更好、走得更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马文艳

新闻推荐

兰州市全域无垃圾与垃圾分类工作红黑榜(第三期)

红榜>>>经市全域办对各区县上报的整改情况组织进行“回头看”,发现城关区伏龙坪街道头营村、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