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层峦人未识

兰州晚报 2020-06-05 02:10 大字

摄影:甘霖

1

我家距白塔山很近,在黄河南岸,距中山铁桥也就一站路。我住在26楼,从隔壁邻居家靠北的窗户就可越过百年铁桥远眺黄河北岸的白塔美景。我住的楼于二十一世纪初兴建,我曾参与建设。在建筑主体以每个星期一层的速度增长的过程里,我似乎也随着楼体一层层的拔高而成长,站在每一层屋面北端眺望着白塔山,直到楼封顶,我以西关十字最高的眼光去久久地注视她,但一直没有近距离地亲近过她。

大前年初春,因病去市二院路过白塔山门口,想:不如上到高处看看黄河,锻炼锻炼,纾解纾解心情。登上了慈恩寺俯瞰春天的黄河及两岸景色,令我格外感奋欣然,自此倒喜欢上了临河而踞的白塔山,不时地在休息日的上午或晚饭后的夕阳里频登兰州八景之一——白塔层峦。

2

清明节前的一个星期天早上,我特意准备专门上一趟白塔山,端详一下她的真容。临近白塔对岸的南滨河路,在3月末的晨风中,已是春意萌动,柳树沿岸边一字排开,飘逸着她们嫩绿的长发,近前看,鹅黄的柳花似一个个小毛毛虫攀附着婀娜的柳枝,等待着不久柳叶吐出,催生柳絮漫天飘舞;杨树亮白的枝干也是透着绿意并努起苞芽小嘴,但比起柳树来,显然迟缓一些。记得有位兰州画家在《白塔胜景》的画作中,山下黄河两岸皆被飘拂的绿柳晕染,似乎描摹的就是清明前后金城的春景了。

迎面是公园大门所在的一台,亭台正门上方黑底金字牌匾书有“九曲安澜”四个大字,古拙方正,是兰州书法家顾子惠老先生88岁时所书。门廊四根大红柱上分别是刘尔炘、张克俊撰联:中间是“九曲自昆仑卷地而来毓秀钟灵八郡人才兹荟萃,一画当太昊开天之后经文纬武百王政教此渊源”,看这气魄;两侧是“凭栏看大河雪浰洪涛长桥横濑望浩荡烟波惊叹后浪推前浪,拾级登高岘幽林杰阁白塔拂云赏繁华春景奋起今人胜古人”,瞧这胸怀。前联由聚川书,侧联王创业书,均为金字楷书。再看以挂有牌匾的门廊为中心,这一台的建筑是四面敞开的“凹”字形雕梁画栋大厅,大厅把一台二台通过两侧的回廊和中间的石阶巧妙自然地连成一体。回廊南北两侧都建有飞檐高翘、重檐交错的八角亭。门廊面山对应书有“万世太平”金色隶书大字,刚劲有力。下面门柱有对联:“右踞金城关东西商旅此处登临观九曲,前横白马浪南北游人随时浏览度三余”此联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逵夫所撰,言简意赅,准确说明了白塔山所处位置。

从中间上二台必面对二台下方大型青石浮雕作品《白塔胜景》。二台中间廊庭上方有陈伯希先生书写的大篆匾额“光显河陇”,古朴沉静。檐下内柱书蓝底金字对联“郡领关西白石红山涌出千寻气概,地銜塞北黄河黑水翻成万顷文澜”,是清人欧阳永琦撰联,现代书法家秋子所书;外柱联曰:“仰观白塔一痕似梦笔生花写陇右无边春色,俯瞰黄河九曲任临池染墨点南宫万叠秋山”,把这里显然作为一个描绘点染江山的大书房大画案。转到廊庭背面,有林经文先生题写的“金城三关”四个大字,旁柱书有对联“滚滚黄河东去春潮秋水育八千年文化光昭华夏,迢迢丝路西来驿马驼铃通三万里云程利济亚欧”,此联是张克复先生对黄河上游华夏文明的凝练总结和展望,也似乎在昭示兰州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内在灵魂应紧贴黄河文化,当属前几年所撰。

3

路过人造瀑布下的浮雕《金城揽胜图》,登上第三台应是玉皇殿,但不见殿名牌匾,只见殿前红柱上挂有已故著名诗人袁第锐联。此联尽数金城形胜地理之优越重要:“东迎华岳西接祁连南延陇阪北控朔方盛世喜相逢念今昔殊怀繁华在目,春访兴隆夏登麦积秋谒炳灵冬临嘉峪观光宜尽兴看关河重振旭日当楼”,可见他早已对兰州旅游的前景做了概括预言。站在殿前一边诵读长联,一边回味,再观眼前的兰州城,其大美繁华兴盛尽收眼底。往东,可在望河楼休憩喝茶观景,也可品尝美食。再往东北,有百花亭,为四角二层歇山顶阁式建筑。一层东西墙壁各刻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背面有副毛体字联:“高山仰止,大河前横”,上到二层亭楼可观景赋诗。若不去百花亭,要到达白塔下,需经“泰天地”牌坊,直上再向东向北,曲径通幽,到达“小六盘”中途、法雨寺门前的牌坊,牌坊书有“凤林香袅”,背面是“秀映三台”,均为皋兰举人李存中题写。站在此处瞭望脚下的兰州,夏秋日,穿城而过的黄河好像黄土的笔沾了西天的红雨在城中画了一条绛红的彩带,鳞次栉比的楼宇和南山的一抹绿只是它的佩饰妆点;冬春季,清亮的城市在两岸静伴绿色的河流安谧的东流。

左手已到了法雨寺的门口,有联云:“法雨无声开智慧,善根有言步莲花”。进入寺内,那天正好是农历二月十九,显愿法师住持众信徒诵念佛经。11点半,有免费斋饭供应信徒及游客,我也尝了一碗素食,挺香的。出了法雨寺再往上向东是一小亭,叫东风亭。法雨寺实与“雨”毫不相关,原为罗汉殿,兰州解放后改成此名,但让人看到就多了些许与“雨”的联想:缺了东风即使有再大的法,也不会有雨的。过去的兰州尽管有黄河穿城而过,但两岸还是干旱缺水。这也就催生了用于浇灌两岸田地的大水车,水车汲取到水槽的水也是由乡绅们尽量合理地予以分配,有时难免发生上游与下游、近水槽与远水槽田地农户为水而争执的情况。

此亭可以通过树丛间隙观览铁桥以东黄河两岸风景,这里也许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绿化工作者们背冰上白塔山歇脚的地方,如今方圆四周,满目绿树丛荫,妆点南北两山阵阵苍,金城日日新,那可是兰州几代人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伟大精神鼓舞下,艰苦奋斗换来的。

4

再往西北,就是于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1456年)由镇守甘肃的内监刘永成建的白塔。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补救增新,寺名为慈恩寺。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17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此寺也称白塔寺。塔建成后,几经强烈地震,仍屹立未动,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艺术上的智慧与才能。寺内有“镇山三宝”,一为象皮鼓,二为青铜钟,三为紫荆树。象皮鼓相传为一印度僧人云游白塔时所赠,现在这里仅有仿制品;青铜钟为清康熙年间铸造,重为153·5千克,现存寺内。说起这口青铜钟,它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它和许多名山古刹里动辄上万斤的大钟相比,算是“小巧玲珑”了,虽小,但却“声如洪钟”,一敲之下,声震全城。当年日寇轰炸兰州时,这口钟充当过防空警报。

白塔山西北方,林木葱郁,朝阳山、马头山、冠云山、环翠山峰峦层叠。这里山高林密,是登山远眺、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所谓“白塔层峦”即是指从此处观览美景所得,由此成为兰州八景之一。再往西北距此地约有七八公里,文溯阁之西登高就可到达九州台,联想到牡丹亭的那块碑,大禹在兰州的最高地——九州台临黄河而治水,并依水脉而划分九州也许是完全有可能的。那块碑石也就不是后人附会,而是大禹治水的最好佐证,神话传说也就有了依据。

站在此亭台,往东南,可远眺兰山烟雨。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过长达“在家十五年”的闲居生活,其时可能游历过陇右并路过金城(今兰州)。著名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感觉特别契合站在这里眺望眼下自西向东穿城而过的黄河和东南面的皋兰山,若可能,此诗当作于公元720年—公元730年间的白塔山上,其地理景观特征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5

今天,从这山可以看清那山的美丽容颜,天蓝了,山绿了。回想上世纪80年代初,我家住在狗娃山,清晨从家门口看兰州城,一层浓黄的烟雾覆盖在大河之上,可那不是风景,那是城市呼出的雾霾贴在城市容颜上的膏药,如果从山上进城,头会昏昏沉沉,当时不知所以,现在想来,那可是工业城市特有的“暖风”。

如今,从两山高处于夜间观兰州美景,确实不亚于香港的维多利亚湾,起码那种亲近感温馨度要超过好多。夜景也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翡冷翠)相似,穿城而过的阿诺河岸边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更是众多文化和达芬奇、但丁、米开朗基罗等历史名人的家乡。与“翡冷翠”相比,从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是养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8000年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兰州这座城,虽古老也还年轻,需加油奋斗成为“都会城市,精致兰州”,这也是我们这座城市需努力的方向。

在我心中,时常勾画着这样一种城市场景和情调:走在或骑行在干净整洁、清新自然、美丽如画的街上,遇见的是或温文尔雅或和善可亲的人,进入温馨如家的餐店,听着美妙的音乐,映入眼帘的还有墙上挂着的字画,手捧诗书畅游文海,享受美味可口的美食,萦绕于心中的不仅有绕梁三日的音乐,还有诗情画意的黄河之滨……

□刘宏远

新闻推荐

兰州市疾控中心党员干部观摩“绿洲贤居”脱贫攻坚经验

【本报讯】为提升党员干部脱贫工作能力,5月29日,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员干部30余人赴皋兰县兰州绿洲贤居种植养殖专业...

皋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皋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