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做足黄河文化特质的大文章

兰州日报 2020-04-27 03:19 大字

什川游船码头黄河奇峡黄河奇峡中国农民第一桥

什川古梨园景区是兰州地区颇受广大游客钟情的传统景区。每到春季,万亩梨花竞相绽放,林间彩蝶飞舞,在这里,游客在感受“世界第一古梨园”历史韵味的同时,还可品尝皋兰特色美食,体味古梨园的别样春天。

然而,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常年固守“一张桌子一杯茶、一天只吃一顿饭”的单一经营模式的什川古梨园景区,让一些追求品质旅游的游客颇有微词。作为久负盛名的传统景区,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嬗变,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中有所作为,自然成了当下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立足民生打造黄河文化观赏体验区

4月23日,记者走进什川古梨园景区,感知了近些年景区的发展与变化,并同有关方面进行了对话与交流。由于是正常工作日,前来这里游玩的人并不是很多,只零星的坐着几桌把酒言欢的人,调侃闲聊,青砖灰瓦的院子里没有了昔日的喧嚣场景。

上车村220号开心农家院里,3、4株古梨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数间农家房屋收拾的格外整洁,院子里也很是干净,房屋的外墙上赫然张贴着“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遮阳伞下摆着4、5张餐桌,旁边还码放着啤酒和三泡台箱子,彰显出了一幅恬静舒适的田园生态。魏孔涛夫妇正在院门口打理农家事务,谈及当下的生意时,魏孔涛说,自从在自家院落里开设农家乐后,每逢周六、周天生意还可以,每天能挣千元左右。

对于未来的生意,魏孔涛妻子说:“我希望随着梨园景区的发展,我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每天都有游客走进我们农家小院,感受这里的田园风情。”接受采访的不少村民也都表达了和魏孔涛一家相似的想法,希望乡镇政府能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希望这片自己亲手养护的古梨园能让大家捧上“金饭碗”。

什川镇副镇长刘义勇介绍说,目前梨园景区的住户已开设了31家农家乐,这对什川乡村旅游来说具有推动作用,也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补充和挑战。什川古梨园景区的常住户近万人,这里在黄河之滨,具有万亩古梨园的自然禀赋,很多人都依托乡村旅游生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积极推进现有旅游专业村和农家乐转型升级,打造样板工程,以点带面,促进全县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大事要事。

“民生就是‘指挥棒’。对于农户来说,如何利用这片梨园生存,而且生活的更好,是当下乃至未来的基本诉求。对于地方政府,如何保障民生,就要在基础设施、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方面有所突破,才能让当地群众产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仅靠‘一杯茶’是没有出路的。”刘义勇坦言。

基于此,什川镇提出了自己的规划想法: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黄河文化为引线,以生态文化、魏氏文化、梨园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主题承载面,以游客情感体验节奏为带入,构建“一园三带三线”新格局。在强化古梨树保护力度的基础上,通过什川文化旅游节等载体,丰富梨园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文化和梨园故事,将旅游与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古镇文化相结合,开发特色观光、设施农业、民俗体验、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集梨园美景观赏、特色风味品尝、民俗风物欣赏、现代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民俗、农耕文化旅游带,以此推进和提升什川乡村旅游的品质,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梨园。

对于未来的规划,刘义勇也很坦承,当下,对于什川发展最要紧的就是要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对“两路一桥”的改造和提升,拓展改造沿黄快速公路、滨河路,并打造百亩湿地公园,建以水系为引线的观光步道,联通滨河路至镇政府区域内的古梨园,在观光步道增设灯光秀,打造以梨园寻迹探秘为特色的旅游景点,构建环镇旅游线路。改造提升“农民第一桥”,并设置“世界第一古梨园”醒目logo,在吊桥入口处设置古梨树古法种植浮雕故事墙,打造“黄河之滨也很美”观赏体验区。在此基础上,对有条件有特色的农家乐进行转型提升,鼓励并支持其发展农事体验、休闲运动、科普教育、乡村民宿等业态,实现传统的观光型向互动体验性、沉浸式体验转变,不断拓展旅游业态,丰富旅游内涵。

做足“黄河文章”提升档次规模

对于什川古梨园的发展,业界专家学者也有各自的看法和观点。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甘肃省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甘肃省文化产业与新型文化业态重大社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把多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什川古梨园万亩梨花颇具影响,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其发展就要靠这个文化品牌。这就需要做大什川‘世界第一古梨园’的文化IP。就目前来看,什川梨园在文化内涵的挖掘、提炼、品牌营销、打造等方面显然还是不够。”

“什川梨园具有鲜明的黄河文化和农耕文化特征,这个就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做足具有黄河文化特质的业态和体量。就目前来看,什川梨园的规模在兰州地区还是比较大的,同时,与西固的达川,榆中青城古镇相呼应,在黄河兰州段形成了颇具影响的品牌效应。但多年来,什川梨园在业态形式、产品档次、品种等方面驻足不前,进而形成了制约梨园的发展‘瓶颈’。这既要求梨园依托省会兰州的区位优势,在黄河文化、业态形式、产品架构等方面有所突破,发展休闲、康养等产业,进而推进乡村旅游,提升梨园的档次和规模。”把多勋坦言。

景区的发展要在提炼当地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明晰的产业发展规划,在业态、产品、发展模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延伸产业链,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提升文旅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景区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兰州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兰州文理学院教授牛海桢说,什川古梨园既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又是乡村旅游示范区,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一定要做好依托城市发展这篇文章,这就要求首先要做好景区发展的定位。在乡村自身发展需求和核心景区休闲化发展需求的共同推动下,不断探索和加强为兰州市民提供休闲需求的功能,依托城市发展休闲产业,发展城市依托型景区和城市依托型乡村。疫情期间远程旅游可以停,但是短途休闲没有停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其次,要持续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青什公路建成景观大道和运动健身道,发挥多重效益,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景区内部的畅通性,使游客能够进得来、走得动、留得住。

同时,要做足“黄河文章”,在大力弘扬什川地方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景区的文化品味,并以此增强景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梨园景区民俗文化厚重,颇具开发价值,但却同样存在甘肃旅游的普遍“短板”,即有景无点的问题。因此,景区要在文化包装上下功夫,在景区景点命名、解说等方面有突破,通过风貌的改造赋予当地景色以灵魂,不断提高景区的文化品味,以此增强景区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有关方面要加快和倡导景区内农家乐的提质改造,发展品质旅游。

牛海桢坦言,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家庭农园和民宿成为新的旅游和休闲需求,能够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服务,更能吸满足90后等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只有不断自我革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就当下来说,要做好智慧旅游设施建设,要利用此次疫情期间建立起来的预约制度,优化和深入景区智慧旅游建设,让景区app成为集游客预约,游客量警示,智慧停车,餐饮预订,土特产品线上销售于一体的综合综合旅游推广管理软件,真正实现智慧旅游,让智慧旅游成为游客体验的一部分。

记者手记

打造更美什川需要“顶层设计”

什川是黄河文明在兰州这个历史积淀深厚城市最直接的、最动人、最质朴的回响。什川是一块瑰宝,但又是一块需要小心翼翼呵护和雕琢的美玉。600年延续不决的农耕文明在与现代文明的对接中,需要继承,也需要发扬。

《兰州日报》对什川的关注和采访已经很难数清了。每一次的接触都能感受到什川干部群众对家乡的热爱,对这片先辈遗留下来的古梨园的深情,还有梨花灿烂硕果累累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什川古梨园的保护与开发,什川的干部群众是有想法有思路的,也的的确确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采访中接触到的很多干部群众对未来的发展都有着一致清醒的认识:仅仅凭借当地的资源和能力,什川的保护和开发都难有大的突破,需要更强有力的政府引导和外部支持。而关注什川未来发展的专家学者也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什川需要提升“顶层设计”,需要借助外力引进项目来推动保护与开发的深度融合。

的确,什川未来的发展,要放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要放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决胜小康的大目标中,要以做好“黄河文章”打造“黄河都市景区”为抓手,以更大的格局提升保护与开发的层级,让什川成为黄河风情线的明珠。目前看来,只有将什川古梨园的保护与开发提升到更高层面来规范、统筹和实施,才能协调和解决好当前与长远,现实与未来、城市与乡村的全面要求,才能建设好一个黄河之滨最美什川。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万宏文/图

新闻推荐

“云游思南” 亲近另一种“阅读生活”

始建于1920年的思南公馆街区是目前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保留保护为特色的历史风貌保护项目,荟萃了多种上海近...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