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什川人幸福的依靠

兰州日报 2020-04-27 03:03 大字

春天已至,万物苏醒。盐什公路已经通车,从市区沿东北方向行驶20来分钟就会到达国内规模最大的万亩梨园,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什川梨园。远有蓝天、白云、河流,近有房屋、田地、更有那万颗老梨树。记者采访时,虽花期已近尾声,但仍有游人闲步于古树、绿荫之间。掩映在梨树林中的红墙绿瓦以及自然而成村落,加之脚边潺潺的渠水,勾勒出“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自然和谐之美。

梨树成为什川人的命根子

一棵树就是一条生命。什川人世代以梨树为生,这里的人天生对梨树有着天然的情愫。遒劲勃发的老枝横陈岁月,鱼鳞般的树干诉说着沧桑的记忆。资料记载,什川历史悠久,明弘治八年(1495年),因甘肃巡抚在今什川中心修筑“什字川堡”而得名。什川梨树的神奇在于300多年长生不衰,这主要得益于南北两山青峰作屏,一堤之隔的黄河水滋润了这一方宝地,以及代代什川人的精心打理。

望着一棵棵古树梨,皋兰县古树梨园保护中心杨主任说,自从他来这里工作后发现,什川人从骨子里便对梨树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些种植、防治病害的技术很快便能心领神会,甚至还自创了诸多的土办法防治梨树的病害。如通过“刮土”的办法防治病害,“石硫合剂”也是当地人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防治虫害的土办法,这些老办法因地制宜,操作性强,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有村民看见梨树枝杆裂开,便用铁皮条把裂枝箍起来;还有的村民砌围墙,为了给粗壮的枝条腾让空间,硬从墙上留了个大洞,宁肯让树破墙,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简单地把枝条砍断。如今,爱护古梨树已成了当地居民的自觉行为。

记者在园区看到,这里树势强健,树杆挺拔、造型奇特且极具观赏价值。皋兰县古树梨园保护中心杨主任说,如此大规模的古梨树群,足以说明当地果农世代相传,不断总结提高的独特管理技艺,卓有成效地数倍延长了其结果年限。现存如此大规模的梨园,其本身就可称为世界果树栽培史上的一大奇迹。

保护梨园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目前,什川梨树面积有1万两千多亩,侧重保护核心区有3939亩,百年以上挂牌古梨树就有9400多株,在兰州市乃至全省都属于古树数量较多的古树群落。古梨树是不可复制的生态资源,自从在这里工作后,便感觉肩上沉甸甸的。”杨主任说,为了加大保护力度,早在2013年,市上就批准成立了皋兰县古梨园保护中心,同时,将梨园划分了10个片区,在当地选聘了10名熟悉古梨树传统管护技艺、热心古梨树保护的当地群众作为管护人员,每个管护员1个片区,负责日常的巡查和监管。

同时,落实了每株挂牌古梨树年补助100元的标准,市财政也从2016年起列入专项资金,支持什川古梨树保护工作,这也使得群众管护古梨树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古梨树管护情况也整体趋好。

为有效提升管护水平,该中心同兰州市农研中心、兰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甘农大相关专家密切合作,每年都组织科技培训班,对当地群众开展以古梨树和其他经济林木的在病虫害综合防治、科学施肥等管护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并适时联系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看长势和病虫害趋势,为群众提供及时技术指导,有效提升了群众依靠科技管护古梨树的水平。

记者采访时留意到,梨园中每棵古梨树均挂有一块铭牌。杨主任解释说,经对古梨园全面调查、摸底后,他们给每棵树都制作了铭牌,人们只需扫扫铭牌上的二维码,便能了解该棵古树的身份信息。记者还看到,因担心古树受伤,每块铭牌均用铁丝挂在树上,而不像以前钉在树上。

杨主任最后说,如今,梨园保护已经有了法律支撑。2017年,市人大把《兰州市什川古梨树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列入计划。《条例》于2018年6月28日经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同年11月29日,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制定,凸显了省市对什川古梨树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依法依规做好古梨树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利法律支撑,使保护工作走上法治化保护的道路,营造了浓厚的古梨树保护工作氛围。

可持续发展要让村民先富起来

黄河似乎对什川特别眷恋,东来东去,在这里拐了个弯。记者采访时看到,河边正在修建滨河路。

魏孔涛居住在上车街陶园队18号院,院内两棵古梨树枝长叶茂、郁郁葱葱,给院落撑起一片阴凉。记者采访时,他与妻子正在后院忙着堆农肥。他说,家中每年的收入主要靠果子和农家乐。也就在上两个节假日,他们接待游人毛收入1万有余,因客人太多,还专门聘请了4个乡邻过来帮忙。

什川梨园果真大得叫人称奇,这里的人们偏爱种梨树,家家以此为业,以此为乐,如今已成了许多老百姓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据悉,什川除了主打的冬果梨、软儿梨外,还有酥木梨、长把梨、彬州梨、吊蛋子、平头梨、窝梨等土产品种,也有引进的巴梨、鸭梨、苹果梨、莱阳梨等20多个品种。

“乡村振兴,实现梨园升级,就是要让当地居民首先受益。”石川镇副镇长刘义勇说:“今年,男村民每月可领到957元的养老金,女的能领到884元。”

据了解,截至目前,什川梨园先后建成休闲度假园、特色“农家乐”等休闲场所,日接待能力达3万人次。已初步形成了以梨园美景观赏、库区风光游览、特色餐饮品尝、民俗风物欣赏、设施农业观光、开心农场体验等为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园区也屡获“甘肃省十大旅游景区”、“中国西部亿万读者喜爱的旅游景区”、“游客最喜爱的特色旅游景区”、“游客最喜爱的旅游项目”、“兰州最美丽乡村”等殊荣,并成功举办了16届“兰州什川之春”旅游节。

“连心树”、五百年古槐、“树王”、“树后”……每棵树都有一段悠久、感人的故事;梨花仙子、石骆驼、一线天……每个景点都承载着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

在刘义勇的心中,围绕什川梨园的发展,还有许多巧文章、大文章可做。

他说,龙山滑雪场、田园综合体都在盐什路上,人们到梨园游玩,喜欢运动的年青人,如果想滑草或踢足球,可到滑雪场去;喜欢安静的老年人可在梨园休息、散步。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还可缓解梨园接待游客的压力。

挖掘黄河资源,打造沿河旅游景点,是今后梨园发展的总体方向。他说,黄河奇峡目前已投放了观光巴士,码头已经建好,有12大景点、24个奇观。梨园可与青城古镇,黄河石林组合成一条旅游精品线路……

刘义勇认为,在做好古梨树资源保护的同时,要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环境。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黄河文化为引线,以生态文化、魏氏文化,梨园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主题承载面,构建“一园三带三线”的新格局。一园是指推动梨树生态发展,挖掘、征集古梨树相关的故事,运用现代传媒技术讲好什川故事、古梨树故事,增加梨园文化内涵,持续提升什川文化旅游节的办节水平和影响力。三带是指什川黄河风情带:优化什川风貌,提高游客第一印象,结合小峡电站、黄河奇峡、农民第一桥等景点,打造什川黄河文化旅游带,引导增设汽艇,羊皮伐子等水上旅游体验项目。积极推动什川滨河路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什川黄河风情的品质;生态文明体验旅游带:以什川万亩古梨园农业遗产为主题,充分挖掘什川山、水、园、林、田等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什川生态文化旅游。通过人行步道、农灌水系将万亩古梨园串联起来,实现传统观光旅游向互动体验,沉浸式体验转变,不断拓展旅游业态,丰富旅游内涵;民俗、农耕文化旅游带:将旅游与民俗文化,乡村文化,古镇文化结合,开发特色观光设施农业,民俗体验、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集梨园美景观赏,特色风味品尝、民俗风物欣赏,现代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民俗、农耕文化旅游带;三线是指按照南北中三条线路发展方向,打造什川旅游精品线路。南线立足于什川田园综合体、运动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打造滑雪场——花海、荷花池——绿茵运动场——梨花仙子广场运动休闲线路;北线为打造海事码头——金洲颐和园——黄河奇峡水上观光线路;中线是指依托万亩古梨园,全力打造农民第1桥——奇园-林荫天下——什字川堡——上车民俗体验街——梨园游步道——魏园——小峡明珠梨园生态体验线路。

什川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黄河文化孕育的杰作。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支持下,两万多什川群众依托古梨园资源进行多种经营,开发乡村旅游产业,提升产业附加值、收入稳定增长,什川的的确确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什川的群众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还能够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力度,使古梨园的保护工作越做越好,使什川的乡镇经济升级换挡,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决胜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吕晟君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三不管”楼院变身舒心家园 兰州市城关区推进老旧楼院整治破解城市管理难题

为楼院配置保洁等物业服务。改造过的白银路街道正宁路103-109号小院。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没有物业,垃圾肆意堆放;...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