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琚笔下的五泉山

兰州日报 2020-03-30 01:48 大字

乾隆《五泉图》

五泉山元代建皇庆寺,明清屡建,清乾隆、同治间两次被焚,又重建。当今的五泉山公园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刘尔炘全面重修的基础上,不断修葺而形成的。元明时的五泉山只有支离破碎的一点记载,而清雍正、乾隆的五泉山,杨应琚有《望海潮》词及《据鞍录》的记载,并乾隆《五泉图》,可以得到大致的复原。

杨应琚(1697-1767年),字佩之,号松门,奉天汉军正白旗人。雍正初,由荫生任户部员外郎。荫生,得其先人余荫入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其祖父杨宗仁官临洮府知府、西宁道,累官至湖广总督。父杨文乾官至广东巡抚。杨应琚由员外郎出任山西河东道,雍正末调甘肃西宁道,次年又任甘肃临巩道,乾隆元年再调西宁道。杨应琚在战乱之后,任西宁道十来年,他鼓励开荒,减赋实仓,修桥铺路,兴办学校,纂修《西宁府新志》。因政绩累累,升任两广、浙闽、陕甘、云贵总督,东阁大学士。他在云贵总督任上,因对缅战事中,指挥失措,损师失地,虚报军功,被乾隆帝赐死。杨应琚文史兼通,著有《据鞍录》。

杨应琚所纂《西宁府新志》收录杨应琚所填《望海潮·自湟中寄皋兰五泉寺僧》:

百二秦关,三河五郡,金城历代岩疆。一时都会,往来冠盖,游观此地为常。五代散花场,剩危楼杰阁,金碧雕戕。长岭犹龙,黄河如带,抱城厢。

斜阳极目苍茫,有飞泉五道,千树青杨。南阡西陌,桃红梨白,,一径马蹄忙。曾记当年元夕,来宿山房。城市万家烟火,独对月光亮。

《望海潮》词题“自湟中寄皋兰五泉寺僧”,“湟中”指西宁道治所西宁。“皋兰五泉寺僧”何许人也?《据鞍录》载,为五泉山崇庆寺住持僧田可赡。

“百二秦关”,典出《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意为秦地有山河之险,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之兵。“三河”,原注为“古湟中地”,即青海境内的黄河、大通河、湟水河,代指青海。“五郡”指河西五郡,即西汉所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金城五郡。“金城历代岩疆”,汉武帝时置金城县,汉昭帝置金城郡,领十三县,大致在今兰州及河湟地区。“岩疆”,边远险要之地。“都会”,大城市。“冠盖”,冠,礼帽。盖,车上遮阳挡雨的伞盖。即官吏的服饰和车乘,借指官吏。“五代”,指五凉,即十六国的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五个割据政权,据今河西及河湟部分地区。之所以用“五代”指代“五凉”,这是因为按望海潮的格律,这里必须是仄声字,而“凉”为平声,所以用了仄声字“代”。“散花场”,佛教称经之散文为散花,称偈诵为贯花。《法华经》:“佛赴缘作散花贯花两说。结集者按说传之,论者依经申之。”“散花”,为供佛而散布花朵,以示敬意。《魏书·释老传》:“于四月八,舆诸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散花场”指礼佛的寺院。“戕”,毁坏。“长岭犹龙”,兰州城南以珠子山为界的二龙戏珠山岭,延袤二十多里:其东支,以簸箕掌为龙头,长台山为龙身,绵亘至东关坡;西支以皋兰山为龙头,龙尾山为龙身,延伸到雷坛河畔。“春来士女如狂”,指五泉山四月八浴佛节盛会。“当年元夕,来宿山房”,杨应琚自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西宁道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升任甘肃按察使以来,多次往返西宁、兰州,期间正月十五曾住宿五泉山僧房。

上阕写兰州的形胜,两山夹河,自秦汉以来,设置金城,为通往河西及青海的险要之地,西陲重镇,尤其是自康熙五年(1666年)兰州为甘肃省会以来,经济发展,人口增殖,商号栉次鳞比,兰州城内“炊烟出瓦屋者万家,廛居鳞次,商民辐辏,扼敦煌、酒泉诸郡,此则总其枢纽,成一大都会而据其形胜者也”。(康熙壬寅甘肃巡抚绰奇《修建北山慈恩寺碑记》)城内有巡抚署、布政使司署、按察使司署等衙署,官员东来西往,地方官员迎来送往,冠盖如云。十六国五凉时期,佛教沿河西走廊东传,佛教开始向中国化发展,五凉各族统治者,推崇佛教。金城作为丝绸之路河西段与陇右段的黄河渡口,佛教兴盛,西秦僧侣在苑川、金城译经,建寺院,开石窟,本土高僧迭出,如金城释玄畅、释宝志等等,因此称金城为“五代散花场”一点不为过。但经过近千年的战乱及风雨侵蚀,佛寺多以毁坏,然而黄河如带为天堑,皋兰山如长龙拱卫兰州城的形胜依然存在。

下阙回忆当年登临五泉山,观赏美景的情形,分为三个时段:一是夕阳西下时,极目远眺,兰州城池崛起于东西两川之间,濒临九曲黄河,傍依白塔层峦,苍苍茫茫,雄壮非常。脚下东西龙口飞瀑轰隆如雷,东西两涧青杨翠柳覆盖,郁郁葱葱。二是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春夏之交,五泉山下农田菜畦碧绿,桃花如丹,梨花飞雪,士女倾城而出,骡车辚辚,马蹄得得,踏青郊游,拈香礼佛,购物看戏,到四月八浴佛节,达到高潮。三是上元节之夜,词人居五泉山僧舍,远眺兰州城内万家灯火,一派通明,这是因为,街道悬挂华灯,施放烟花,绚烂璀璨,耍社火,闹元宵,金吾不禁所致。城内热闹景象反衬词人独对皎洁月光的落寞情怀,感到一份凉意,自有去国怀人之感。

五泉山历史悠久,隋代置五泉县,以五泉山而得名,属兰州。唐代也有五泉县的建置,为兰州的治所。北宋置兰泉县,以皋兰山五泉山而得名,为兰州州治。元代在五泉山建皇庆寺,明洪武初改建为五泉寺,永乐七年(1409年)肃王重建,改名为崇庆寺。经清顺治、康熙时重修,五泉山“自麓至巅,佛院禅房,参差缭绕,揽胜不穷,登临难遍。”再经乾隆时修葺,五泉山成为以佛教为主,间以道教的建筑群。

杨应琚不仅在《望海潮》词中描述了雍正乾隆间五泉山的景观,而且在他所著《据鞍录》记载了乾隆四年(1739年)五泉山的面貌。是年六月二十八日,杨应琚游览五泉山,但见皋兰“山峻耸,左右蜿蜒如张翼,五泉自两腋出,雷奔云泄,汇流成渠。自寺右山径登阁,凭栏俯视,黄河如带,郡城楼橹历历可数。灯夕坐眺,恍然赤霞。自南郭外至山下四里,水甘土肥,园畴平衍,东阡南陌,路净如扫。春时梨杏甚盛,白屋青帘,人往来夕照中,望之正如图画。阁侧有小屋一间,窗户洞开,逼近左腋。瀑下多乱石,丛筱乔木,杂生其间,自高而下。每月夕来观,如造异境。自阁右崖腹支径,侧足登梯而上,为石佛殿,皆依峭壁架空为阁,下即右腋水泉。佛像甚古,年代不可考。穷目更远,泉声上射,直入耳根。炎夏坐久冷,然善也。主僧有田可赡,不来迎宾,而游人亦鲜矣。”

从这段文字可知乾隆初,五泉山泉水甚为充沛,瀑布泉从东西龙口(两腋)流出,“雷奔云泄,汇流成渠”。

杨应琚从西涧登山,登临清晖阁(约略在今清虚府),凭栏俯瞰,黄河如带,兰州城池的城楼敌台(楼橹)历历可数。元宵节之夜,眺望城池,华灯齐上,恍若一派霞光。南稍门外到五泉山下,宽约四里,土壤肥沃,由五泉山水及溥惠渠水灌溉,果园菜圃农田平坦广阔,田间小路纵横交错,路面洁净。暮春时节,梨白杏红,酒帘飘拂,游人踏青赏景,来来往往如图画。

清晖阁为万历时兵备副使邢云路所建,阁西有一间小屋,窗户洞开,挨近西龙口(左腋泉)瀑布,其下多乱石,系悬崖坍塌,落石所致,其间灌丛茂密,古木蓊郁,月夜观赏,尤为奇异。

从清晖阁沿小路东行,拾级而上,即为石佛殿(今千佛阁所在处),石佛古老,但雕刻年代不可考证。石佛殿系在峭壁上架空建悬楼,以栈道相连。其下就是东龙口(右腋泉)飞瀑,瀑布飞泻,水石相激,喧腾震耳。

这段文字可视为《望海潮》的注释,两者相互参看,就能得出雍正乾隆之际五泉山概貌,而黄建中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所纂《皋兰县志》刊有《五泉图》,可以形象地看到五泉山建筑物、景点分布情况:五泉山由三条山麓、两条深涧组成。三条山麓是二郎岗、中麓、塔子坪。两条深涧是西龙口、东龙口。图中西麓分布二郎庙(今动物园)、嘛呢寺。中麓自下到上为戏楼(今乐到名山小院址),金刚殿,大雄殿,轮藏殿,东西两侧为水陆堂与酒仙祠、燃灯殿(约略在今太昊宫左近),大悲殿,其东为五龙宫,奎文阁(今文昌宫址),其东西两侧为卧佛殿及大佛殿、清晖阁,其西南高处为三教洞,卧佛殿以东为地藏庵、千佛阁。塔子坪(今少年宫、五泉索道一带)有老君庵、掬月泉。

从图中可知,中麓如坦腹,随山势起伏,建造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寺、庙、殿、阁、宫、庵,但以佛教建筑居多,间有道教建筑。掬月泉在塔子坪,不在中麓。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五泉山建筑群惨遭焚毁,乾隆五十年后,官绅陆续捐款重修,至道光、咸丰时,五泉山已是“琳宫绀宇,蔚然巨观”(甘肃布政使梁章钜语)。同治六年(1867年)又被焚毁。自同治十六年起,逐步修建,到1919年至1920年,刘尔炘募款,以工代赈全面重修五泉山,为当今五泉山公园留下框架基础,功莫大焉。

□邓明文/图

新闻推荐

【新春走基层】守护好自家的大门

本报记者胡江“你好,你的身份证补办好了。”“好的,麻烦你了。”3月6日,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街道耿家庄社区网格员赵丽娟将为...

皋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皋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