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贵 灵魂有所依生命不虚度

兰州日报 2020-01-16 03:19 大字

《清平乐·会昌》《九月大枣红》写生作品《陕北赵家坬》之一写生作品《陕北赵家坬》之二《溪山寻幽图》《连绵群山》《连城写生》《大通河畔》《鲁土司衙门旧址》《江山代有才人出》《天高云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人物简介

王朝贵,1970年出生,甘肃皋兰人。独立艺术家。2011年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现全国各地游学写生。曾任《十方艺术》《当代中国画家》执行主编,《当代美术》副主编和《神州诗书画报》编辑部主任。作品见诸于《书法报》《美术报》《书画世界》《中国美术市场报》《神州诗书画报》等。出版个人专集4部。作品被北京、上海、山东、深圳等地的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2011年国画作品《秋高气爽》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此生能搞艺术,完全是自身本能的反应,本性具足,从小就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直到今天,初心不改。”这句发自内心的感慨,道出了王朝贵此生对绘画艺术的痴迷与执着,也预示着他未来的生活也必将与丹青为伴,无怨无悔。

“十几年前,为了解决吃住行的基本保障,我经历过很多的工作形式,干过挥汗如雨的临时工人,也冒着风雨摆过地摊,还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直到2010年在国家画院高研班学习一年后,有人开始买我的画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解决了。”

听得出,王朝贵出身贫寒,但此时一见却颇感豪迈贵气。生活中的他,经常背着行囊,高昂着胡须,乐呵呵地满世界奔跑去写生。他生活中经历了诸多人生波折,但笔下的作品却意境深远、生气勃勃。

“对艺术的学习和探索实践,已经融入了生命本身。”王朝贵告诉记者:“与名利无关,只是用绘画的形式体验着生命中每天的变化,也可以算是精神上的乐在其中。而且,我每天对生活的感受都不一样,因为只有灵魂有所依,生命时光方能不虚度,这才是艺术的真谛。”

“真正开悟的艺术家是没有把自己当艺术家的。”他说:“最初对艺术的萌动和潜意识,就是一个字‘爱’,好奇、探究。近十年,我就再没干别的工作,专心画画,可以说职业搞艺术也是自然形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解决吃饭问题,感恩这个时代。当然,我只求遵从本心,至于能不能成为被一个时代所认可的艺术家,那就不是我所关注的了。我要做的事情,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过好每一天,先做好人。”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认识生命,认识自己很重要,艺术作品是一个艺术家精神和灵魂真实的反应。”王朝贵认为:“我一直在探究生命的本质,用画笔记录自己每天的心态变化。也一直在不停的更新自己,不断地读书行走,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活好当下,认真对待每一天,不妄想未来,体验灵魂升华的过程,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想要的状态。”

在画画写字之余,王朝贵都会尽可能的寻书来读,因为他的内心深处坚信这才是画画的必修课。他十分渴望文化的修炼对国画艺术的浸润,并始终坚持着这份属于自我升华的习惯。

“读书可以验证自己内心的真实状态。”王朝贵由衷地说:“我喜欢读哲学、历史和宗教方面的书!《金刚经》《道德经》《六祖坛经》《黄帝内经》是我每年都要读一遍的经典,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阅历成就不同的自己,也带来了不断深刻的感受。在读书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我的精神世界不断在喜悦中成长,并一次次在觉悟中探寻着艺术最美的境界。”

2001年,王朝贵离开老家皋兰县去了兰州。刚开始,他做了近半年的临时清洁工,租住地选择了离省图书馆比较近的地方,每天下班就去省图看书。

半年后,他又开始在雁滩古玩城摆摊刻印糊口,一晃便是5年有余。期间,他跑省图的时间最多,那些没有带来收入的时间,却是他心灵最自由、最珍贵的记忆,省图艺术类和哲学类的书籍几乎被他囫囵吞枣式的浏览了一遍。

“那几年,有时间也开始接触省内书画名家,并入选了几次省书协的展览。”王朝贵在交谈中重温了自己的艺术经历:“在这5年里,也有几位好友看我在经济上经常捉襟见肘,劝我别学艺术了,跟着他们去做生意。我也动摇过,但最后还是没有违心,坚持跟着自己的心走。”

他说:“2003年,我只身去了北京参观展览,在一位老同学的出租屋住了一个月。期间,还跑了好多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听了几次名家们的书画讲座,开阔了眼界。2006年去了郑州,在一了老师的工作室做助理,一边做杂志编辑一边学习书画。”

环境变化后的两年时间,让王朝贵又一次长了见识,也成功挑战了自己身心的极限,最终磨砺练就了他的心志。

“一直很感恩生命中的老师们。”王朝贵感慨地说:“2007年下半年,我回兰州去一家报社工作。那3年时间,对我来说就是上了3年研究生课程。我负责理论版,工作就是在学习,两全其美。”

2010年下半年,王朝贵又去了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学习了一年时间,这一年也是他最难忘的记忆。每天,他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除画院安排的课程外,大量时间泡在国家图书馆,偶尔有好的展览也必然会去看看。期间,王朝贵也开始系统的临摹研习古画,并听了很多名家讲座,自己也认真留下了许多的读书和听课笔记。

“没想到的是,我的结业展览作品还被国家画院收藏。”曾经的付出终会成就不懈的追求,王朝贵心中的艺术种子在悉心的浇灌下,终于开始绽放出艺术之花:“2011年下半年,我回到了家乡皋兰,随后的大约一年半时间里我都没出远门,只是在家陪女儿,继续读书、练字、画画,直到2013年女儿顺利考上大学。”

于是,了却了心愿的王朝贵终于放下了他凡尘中最难舍的牵绊,心无所碍的又一次背起了行囊走出了家门,并在嵩山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那里,他又潜心修炼了两年多,读书练字写生日常为伴,日日坚持,终得正果。

“之后,我还跟随一了老师一起在全国做了很多展览,期间画了很多嵩山写生,几乎跑遍了嵩山。”他笑着说:“2015年下半年,离开了嵩山,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把工作室搬到大自然中去’的口号,并由此开始了独行侠式的游学。”

一直到现在,王朝贵都在不停的行走,黄山、九华山、罗浮山、鸡足山、华山、泰山、崂山……他几乎跑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遍看不够再看二遍,二遍看不透便数次重游。

“我游学写生,带着三个方向。”交谈中,王朝贵也十分难得的与自己内心进行了一次对话:“第一,写生自然风景,与自然对话;第二,寻找古人足迹,感悟艺术传承;第三,拜访当地名人,博采众家之长。”2016年,王朝贵在兰州成功举办了第一个大型个展,不为扬名,只是多年来的一次总结和沉淀,让奔波的灵魂稍事休息。不曾想,展览中呈现的艺术成果得到了同行以及艺术界的极大认可,在大家的极力要求下又先后在上海、青岛先后举办了大型个展,每到一处都为繁华都市带去自然淳朴的艺术之风。

到目前为止,王朝贵已经出版了4本个人作品专集,分阶段的纪录了自己成长的过程。从中看得出,经过了这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他数年风尘仆仆积累的艺术感悟,也愈发显得更趋清晰和理性。

“我喜欢朝贵这个人,他有西北人的质朴爽朗和诚恳真挚,这是我与他交流时最直接的印象。”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导师范治斌给予了他这样的评价:“西北的汉子,玩起水墨来,有的是狂放与大气,水滋墨润,不拘小节。而在其近期的作品中,又多了许多细腻和宛转,情感的传递,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值得细细品味的笔墨里。作品中的‘大味’与‘小趣’既矛盾又统一,处理得好,画面既有酣畅质感又具细腻之品质。我感觉朝贵正沿着此路前行,并渐入佳境。”

交谈的最后,王朝贵由衷地告诉记者:“我一直觉得中国画的风格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随着自己的学识、修养、阅历、年龄的不段变化,而自然脱化出来的。风格不是刻意做出来的,开什么花才会结什么果。之后,我将继续自己往日读书写生的生活,期间会随缘的做一些个展和联展,争取过一段时间就把每个阶段的作品分享给大家。”

新闻推荐

从“送文化下乡”到“种文化入村”文化扶贫结合主题教育让这个村子富起来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晓霞张万宏)2019年12月31日下午,一场名为“奔向小康”的文艺演出在皋兰县新视界影城举行...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