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居观云

兰州日报 2018-10-17 00:00 大字

追忆,许多年前的一个秋天。

晴日午后,秋阳暖暖地照着这座车水马龙、拥堵如常的城市。浩浩汤汤的黄河水,因了上游放水的缘故,一如盛夏版的丰腴、婀娜,一河泥沙俱下的黄流,跌宕着摇曳着身姿,在雁滩拐了一个小湾突然向更北处流去,不远的小达坪山脚下,浩浩汤汤是北冲的黄河水,在翻腾澎湃。数百年来,黄河水在几十里的流动后,冲击、沉积泥沙形成了一个目前约莫三千多亩的河心半岛——这就是以万亩梨园著称的什川古镇,或许久远年代里,什川的确有万亩阔大,也无从考证。这是黄河在上游经典的作品之一,兰州的后花园。试想,每年春末夏初,坐落在城市上风上水的青白石,瓦蓝天空下,数千株梨花一起盛放;数亿的梨花仙子白衣胜雪、风中舞蹈;三千亩梨园清香馥郁,吐气若兰。岁月的长风绵绵不绝,从高山之巅,徐徐吹向盆地中心的市井,端的就把个金城郡晕染成了兰花般典雅、素气的模样。我想,或许,这就是兰州之名的出处,远比从未谋面、揣测中的兰花之说来得实在,有根有据。

以黄河为界,河流的南侧尽头皋兰山北麓,大片绿荫锦簇处,就是城市的另一张名片——五泉山公园,占地267,000平方米——大约400亩的郁郁葱葱的绿地,巨大的杨树、榆树、杨柳等黄土高原常见的耐旱灌木,葳蕤在城市的南坡,带给这座历史名城——金城郡以无比的灵秀,两千多年的历史、遐迩闻名的名山胜地,在星星点点的绿荫里温婉清新自在。绿意盎然的五泉山,是兰州人生命底蕴里的一抹青色。那象征黄土地生命的独一无二的绿,来自于赫赫有名的五眼泉。俗语山无水则不灵,五泉山自东龙口往西龙口企桥,高高低低错落地排列着蒙泉、摸子泉、掬月泉、甘露泉、惠泉,千百年来这五眼泉水,在传说和历史深处丰润潋滟;五泉山与霍去病、刘尔炘们在时间的隧道里一同神采奕奕。顺着公园东侧的山道、索道,放眼望去,便是皋兰山巅——海拔一千六百多米处高耸入云的三台阁,那在云雾缭绕时,遥不可及的所在。

因了时间的缘故,一行人在午后乘车前往头营村附近的大雄宝殿,其位置刚好在三台阁后下侧。从金顶琉璃瓦的大雄宝殿出发,穿过宽阔的禅房院落,后山脊北侧,俯瞰兰州市的就是华夏第一长廊。红柱飞檐,匾额楹联装点,刹时将一座皋兰山装点得文气庄严。松林绿荫下,星星点点的游客,和煦的阳光被叶片筛成细碎的斑点,落在绿茸茸的草坪上,更增添了午后的幽静清凉。间或,草坪尽头、中央耸立着圆润、巨大的崂山石,或者姿态各异、千疮百孔的长江巨石,如斗牛如鬼魅,或者什么都不是。宽阔,静谧,匠心糅合在一起,让兰山的秋,那么富于韵味。二三十度的斜坡,信步走来,一两里路,抬眼仰视,横在路中间的,就是气势昂然的三台阁。高高的青砖台基上,三层楼阁,秀丽工整,直刺云霄。阁子左右两侧,便是从山麓城里都能望见的,山脊处耸立的几棵消息树。近观才发现,是巨型的电杆,做成了装饰性的假松树——那便是,从山下望见的、挺立在山脊的窈窕出众的树木。

从三台阁的回廊,往南边的市区望去,暖阳下薄雾迷离,无数的楼房宛似火柴盒,一如巨人堆积的小巧轻薄的盒状玩具,恍惚中回望红尘,那已成为别处的风景。秋风里,爽意弥漫,一直向西,沿着山脊向下走,廊亭曲曲折折,蜿蜒而下。极陡处,近五十多度,上山的游客大都气喘吁吁,下山的我们一路轻松,紫色的雏菊,一簇簇,在绿草从中摇曳;旋覆花金色的花序亭亭玉立,点亮望眼。十来分钟后,就从三台下到了二台公路上,凭栏远眺,市区愈发明亮,随着海拔的降低,山下层层叠叠的楼房突然变得真切——那些坠落在烟尘中的家园,突然又是如此贴近内心,有抑制不住的欲望,要让你重返柴米油盐的生活。

驻足二台山门,俯视脚下,山麓大团小团的绿荫,就是驰名陇上的五泉山公园。它,正静静依偎在皋兰山的左臂弯,依山吐翠,流水淙淙,秀丽灵动。古老金城,琅琅的读书声,从兰山书院五泉书院求古书院,盘旋,集散在小沟头上空,这文泉一脉,由文高等学堂的第二任总教习刘尔炘先生牵引,精英荟萃,落脚在兰州一中校园,远远汇入华夏文明一脉——黄河。

在舒适平坦清风拂面的二台,沿着公园步道或伏直公路,再向西侧向下二十分钟左右,过两座望亭,就到了目的地——伏龙坪。

半坡居,就隐身在伏龙坪中上段,伏直公路东侧的一条青砖小巷内,有两棵沙枣树,由西向东一字儿排在巷内,一人合抱不住的遒劲的枝干,顶着小臂粗的侧枝,临近中秋,婆娑地举着一串串褐红色的沙枣,仿佛在默默等待什么。沿着约莫三十米的青砖路,径直走进去,就被一道门横拦住了,这就是半坡居。长形的院落,爬山虎巨大的绿瀑,挂在墙上,又从东边的山墙挂到西侧的屋檐,大半边院子,就掩映在绿荫里。上了南二楼,从栏杆边望望东边的天空,比整座皋兰山还要巨大的一团雪白的高积云,巍巍矗立在东边天际,辉映着夕阳,格外地夺目、灿烂。远望,似巨大的棉花团,又似天界圣山雪峰,衬着无际的湛蓝天空,让人心驰神往,梦幻一般。

好客的半坡居主人,捧出佳茗。清香的龙井,茶色碧绿,易于清火似诤友;正山小种,茶汤醇红,尤善养胃似闺蜜。滚烫的开水,茶叶数起数落。话题从诗书茶到世态百相,人生何不乐重逢。年年岁岁一纸字,清风明月半床书。半坡居士,在匆匆的光阴里,行进着他的文字之路,思考之路,阅读之路。西侧的山墙上,挂着一幅行楷,隐约见烟火之色,内容约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之类,豪情满怀的诗句;东侧沙发后,挂着一幅竖字,曰半坡居,言笔墨朋友醉题是也。条幅之下,从低到高码了半墙的各种文史书籍;南向的书桌上,一台电脑,不必说这就是主人平时码字敛心之处。淡黄的茶几上,一束紫盈盈的灵秀的野葱花,衬着金色的暖洋洋的旋覆花,宣告着古朴半坡居的生机、活力。

清聊不觉光阴短,倏忽天色将晚。数人杂语,复出阳台护栏处,只见自东向西的穹庐一弯,是雪白的晚云一带,在五彩夕阳的辉映里,变幻着,如梦似幻,极目,半坡居的神韵,居然就在脚下,从这一个点生发去,仿佛就能够洞见世相万物。穹盖在顶,灿灿金光跃动,那种神奇暗示,那种醍醐灌顶。在神奇的自然面前,一切妄语都是多余可笑的。喧闹的院落,刹那陷入静谧。

夜幕徐徐降落,天色愈发湛蓝。忽尔有人说,看看那月亮,再看看那颗陪伴明月的金星。放眼,我们不禁怔住了:湛蓝天幕上,半弯明月,如梳洗过的浣纱美女,无比温柔沉静;不远处,一颗星星,金色的光芒,射人心扉。明净的天色,使人恍如置身世外。而数里之外,是喧闹的安定门,就是滚滚红尘。不禁想起刘尔炘老先生题于五泉山企桥的一副楹联:要过去么,过来便能通碧落;休下来了,下来难免坠红尘。

下山的车,三分钟就飞到了白云观天桥。回望半坡居,依然耸立在明月如洗处。这红尘与世外,竟然如此之近,近在俯仰之间。

□唐尕樱子

新闻推荐

首批以姓名命名警务室揭牌

(特约记者冯忠海樊奕昕记者王进文/图)为贯彻落实省公安厅关于甘肃省公安机关使用民警姓名命名警务室的规定,深入推进城关区...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