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战贫困

甘肃日报 2018-10-16 07:18 大字

(接1版)

着眼长远之计,增强脱贫攻坚的持续动力

断穷根,靠产业,产业薄弱往往是贫困地区的“软肋”。脱贫攻坚行动中,皋兰县不断增强农村产业“造血功能”,提升抵御贫困的能力。

大横村、石青村、白坡村位于皋兰县最偏远的北部山区,干旱缺水,远离中心城区,被称为“上三村”。

“上三村”面积占全县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却不到7000人,地广人稀、广种薄收,困局怎么破?

皋兰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农业结构,产业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自从建成了苜蓿产业基地,我们这些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打工,顾家挣钱两不误。”正在地里拾地膜的大横村村民甘玉梅说。

由于穷,大横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的不是妇女就是老人,平时只能种些传统作物。2015年,皋兰县农牧局为大横村引进皋兰三合草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大规模发展苜蓿产业。

土地流转、提升灌溉、改善土壤……3年来,大横村苜蓿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达到了5000多亩。除了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费外,合作社还为村里的留守人口提供整地、播种、浇水等方面工作,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与此同时,“上三村”的另外两个村也逐步形成了以养殖业、高原夏菜、和尚头小麦种植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上三村’的贫困人口已从2014年的6649人降至2017年的1840人。”黑石镇副镇长施本贵说,是特色产业让“上三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数据显示,这几年,皋兰县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6.28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面积达到3万亩,带动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到26.5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76家,规模养殖户达到2150户,规模养殖业取得长足发展。此外,乡村游、光伏发电等绿色产业也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突出基本保障,实现脱贫攻坚的底线目标

因山大沟深,长期以来,皋兰县九合镇高山村的生活用水是窖水。精准脱贫工作开展后,改善高山村人居环境被提上日程。

“来水的那天,有人直接用手接着就喝了。”九合镇高山村村民朱翠兰至今还能想起村里通自来水时大伙儿的那股兴奋劲儿。

实现脱贫摘帽的过程中,皋兰县对标省里要求,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确保广大农村群众能喝得上水、住得起房、上得了学、看得起病。

——全面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先后投入5571万元建成山字墩水库至县城第二输水管网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项,有效解决了一些地区水源不足、供水不稳定和用水安全问题。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多万元,对3个镇21个行政村进行用水价格补贴,受益人口3.6万人。

——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清零”行动。累计投入2754.5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531户,农村危房做到了应改尽改,农村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改善提升农村教育条件。先后投入4.23亿元实施教育基础建设项目158项。农村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1.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68%。

——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4%,建档立卡人口实现100%参保,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一站式”结算,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因病返贫”的问题。

……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在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中,勤劳的皋兰人民以不拔穷根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闻推荐

根植于民归依心灵

文化是安放群众“心灵家园”的地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皋兰县把“百姓舞台”建设作为提高农村公共...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