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尔炘先生其人其事
□王立仁文/图
刘尔炘先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秉持开放态度吸纳外来思想,创新传统学术观念;高度注重求实务实躬身实干;崇文兴教业绩显赫;情系桑梓父老乡亲,竭诚为民众无私奉献;廉洁自律两袖清风,这些高贵品德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题记
提起刘尔炘,老兰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知道最多的,当属他于1919年个人牵头,募集到白银四万八千两,然后耗费五年的精力,亲自规划亲手绘图亲身督导,解决了原材料搬运、水路疏通整理等一系列施工难题,修缮油漆粉刷大部分破损建筑,又新建起山门、太昊宫、企桥、半月亭、层碧山庄等十来座新建筑,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让整个五泉山层次分明、前后照应,榆柳幽深、殿宇辉煌,山灵水秀、浑然一体,成为一座让游人流连忘返的园林名胜。而后,刘尔炘先生又根据每一座建筑的位置和特色,撰写了130多副文辞优美,而又趣味盎然的楹联,游客在观赏美景之际,细细品味楹联中包含的丰富哲理,无不有豁然开朗之感,使得游览五泉山成为大有收获的山水之旅、文化之旅。同时,也对刘尔炘这一位留给后世宝贵遗产的“五泉山人”肃然起敬。
其实,多数人不知道,刘尔炘先生一生中主持建造的工程远不止一座五泉山。位于七里河区的兰州小西湖公园,就是先生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正月,应甘肃督军陆洪涛之邀,主持小西湖修建工程。历时八个月竣工。先生又题写楹联22副,让小西湖再现了江南秀色,又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今天的兰州二中,当年的兰州府文庙;今天位于九州台的兰州国学馆,当初的皋兰县文庙,都是先生于1906年至1909年先后主持建成的。除了这些,先生还主持建造过兰州修学社的院落、铺面合计213间;为陇右实业待行社建成仓库二座、房屋八十九间,临街楼七座、铺面十九间;1913年,多方筹措建成甘草店高初小学;1916年,先生于兰州贡院旧址(今兰大二院),建成一百零一间房舍的祝楠别墅,为兴文学校校址;就在修建五泉山、小西湖的1924年,先生还主持完成了盐场堡黄河堤坝的修建,解除了这一带的黄河水患。
那么,刘尔炘先生是一位建筑师吗?不是,他是我们兰州近现代最杰出的文化代表人物。先生生于1864年,16岁考中秀才,22岁考中举人,26岁赴京会试金榜题名,高中二甲第53名进士,随后进入翰林院先后任庶吉士、编修,可谓少年得志前程似锦。然而,他却在担任京官三年以后,于1897年毅然辞官不做,回到家乡兰州,为造福桑梓做出超常的贡献。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刘尔炘先生不愿为清廷效力呢?我们知道,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惨败,随后签下《马关条约》,清朝丧权辱国,列强加紧掠夺,中华民族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空前危机。先生在北京亲眼目睹国家和民族遭逢的巨变,“见清季事无可为”,这才选择了回到家乡展现自己的另一番抱负。
那么,刘尔炘先生是怎样实践他理想信念的呢?我们举出下面的数字,也许就能看清他对自己人生的通盘规划。
担任教职,辛勤培育陇上人才。先生先后担任兰州五泉书院、甘肃文高等学堂(今兰州一中)、兰州存古学堂校长,以及甘肃学务公所议绅,培养出大批品学兼优的青年俊彦。他们中有王煊、赵元贞、水梓、杨巨川、水楠、蔺像祖、金树人、杨沛霖、魏振皆等,是活跃在甘肃政坛、文化界的栋梁人才。
兴办教育、广泛开启民智。先生于1906年创办皋兰兴文社两等小学堂,以后又筹集银两创办中学一所、小学三所,到建国前,毕业于这五所学校的学生有11000余人。1916年,还创办学制三年,相当于中专的全陇希社国文讲习所。
创办实体,促进文化事业发展。1910年,先生受兰州知府之请,创办兰州修学社、皋兰修学社,负责管理孔庙祭礼和保管淳化阁帖石刻等文物;1911年,利用募捐的一万两白银,购置机器创办陇右乐善书局,出版甘肃历代先贤的文化著作和其他国学教育书籍,以低价出售,让更多的人提高文化素质。1912年,在原修学社基础上,创建尊孔社,承担修理庙宇、保管祭器、按时祭祀圣贤的工作。1916年,先生会同阎士璘、张继祖,创办甘肃省图书馆;1918年,创办兰州兴学社,资助兰州所属六个县学生赴外省深造;1923年下半年,在五泉山文昌宫创办五泉图书馆。这些文化实体,是清末民初兰州和甘肃文化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关注工商,力图振兴兰州经济。先生对于发展经济,富民安民有着明确认识,1915年,他创办陇右实业待行社,细致地调查兰州工商各业发展现状,写信向当时国内著名状元实业家张謇请教,制定了《统筹甘肃实业办法启》,提出各业中应该缓办、停办、改办、急办的措施,又开办小型工厂、向火柴、化工等企业投资,创办钱庄、茶庄、盐庄等实体,力求改变兰州经济落后面貌。
倾力民生,解救灾荒百姓。早在1908年,先生就与张林焱共同创办陇右公社义赈处,募集款项赈救旱灾受灾民众。1920年甘肃海原大地震,先生以总绅名义,牵头成立赈灾筹备赈处,募集救灾银30万余两,赈济灾民十余万人,修复海源、通渭、静宁、会宁等县城。1923年,利用上年救灾募集款项,创办丰黎义仓,平籴粮食应对灾荒。民国十八年(1929年)甘肃大旱,饿殍遍地。先生所创丰黎义仓立即开仓向灾民供应平价粮,又会同警察厅在市内东稍门、雷坛河、黄河北庙滩子,设省垣粥厂三处供应舍饭,救活饥民无数。1927年,先生创办皋兰同仁局,下设诊所延请良医,为贫苦百姓免费治病,对鳏寡孤独者施舍衣食直至棺材,救济贫民无数。
化解危机免除金城战火。每当家乡遇到危机,先生总是挺身而出。民国元年(1912年),甘肃回汉军队自陕西撤回,为争地盘和兵饷,围住省城兰州形势危急。先生当即出面致电袁世凯,请求政府下令撤兵。又对甘肃军各首领陈明利害,出面向商界借来兵饷叁拾万两,终于转危为安。民国十九年(1930年),兰州爆发有名的“雷马事变”,驻军师长雷中田扣押省政府主席马鸿宾,而马家军兵临城下,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民众危在旦夕。先生抱病出面极力斡旋,终于劝说雷中田释放马鸿宾,使省城免遭兵燹之难。
除了这些,先生一生勤于著述,留下哲学学术著作9种、22卷:文学著作7种、7卷。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楹联家、书法家,至今还有《刘尔炘诗集》《刘尔炘楹联集》《刘尔炘书法集》传世。其中,先生于生命最后三年倾尽全力写成哲学著作《拙修子太平书》。书中对传统理学的核心概念,理与气的关系重新做了界定,又充分参照借鉴了西方思想中的积极成果,从而提出以中国哲学追求人类思想行为合于天理,来制约西方人性中追求物质享受,滥用机器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力量的倾向,避免给人类造成劫难,最终实现儒家大同世界理想的“还醇时代”,叫做“以理驭气。”很明显,先生的这些学说,是在近代中国面临危机的形势下,积极探寻变革图强、进而实现世界大同,最终解决人类面临问题的救世良方。作为一个学者,这就是在思想学术上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这样一来我们就完全明白了,当年先生在清朝廷要重用他的时候,为什么“浩然归里,唯一志于学”。原来他有更加深远的目标和打算,那就是努力从实践和学术的两个角度,为儒家思想怎样在新时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众,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当我们一一列举先生的文化成就,不能不惊叹,一个人,哪怕他只做出了其中的一两项成就,也足可称不虚此生了。刘尔炘先生是怎么完成这么多成果的!
最值得称道的是,先生一生严格秉持儒家的道德理念,不图名不逐利,严格修身立德,养成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浩然之气。他掌管兰州“八社”,资金雄厚运营良好,自己却分文不取。凡是他经手的公益项目,必定账目清楚刻在石碑上昭示后人。修建五泉山期间,一位包工头利用边角料,给他做了一张小炕桌,他立即严肃批评,责令包工头把桌子交公。日常生活十分简朴,连一方好的砚台都没有。在他退出公务以后,是靠出售书法作品维持生计的。先生的高风亮节,充分证明他不愧为一代贤哲、一代师表,兰州本土文化最优秀的代表人物。
新闻推荐
9月8日(周六)是白露节气,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加大。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9月6日,来自兰州中心气象台的消息称,双...
皋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皋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