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册《兰州调查》记录了70年前省城的诸多细节

兰州晨报 2018-01-22 02:57 大字

讲述人:杨楠本土历史文化研究者《兰州调查》书影《兰州调查》目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兰州中山桥兰州故事微信公众号

追寻往事,细节是读者最喜欢的,它不仅是历史的血肉,也是枯燥历史中最能打动人的部分。那么,你知道70年前,兰州的城市细节是什么样子吗?

金城兰州,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逐渐发展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物是人非,城市曾经的血肉,曾经的细节,逐渐变成了书籍中的几句话,几张图。

近日,一本70年前的铅印小册子悄然出现在兰州。这本小册子,似乎是新中国成立前潜伏在兰州的地下党做的调查,却意外保存了当时兰州的诸多城市细节。

今天,就让我们聆听杨楠讲述这本小册子的故事。

黄河为两股,雁滩曾有十八个滩

这是一本在兰州收藏市场无意中发现的小册子,共115页。看上去很不起眼。用纸很差,看上去有些粗糙,甚至于还能感觉到纸张的颗粒。显然,这是手工纸。印刷的油墨也不是很好,有些地方还能看到人们翻阅时手指沾染油墨后留下的痕迹。装订自然也非常简单,简单的封面,上面是“兰州调查”,下面则是西北局城工部编印。

从整个纸张来看,似乎是分别印刷,然后集中装订。军事部分内容和民事部分显然是两种纸。从小册子中没有找到具体的印刷年代,从内容推断,大概出自1948年下半年到兰州战役之前。

第一页就是兰州调查目录,其中有兰州市概况,分为军事、行政、工业、交通运输等等。正文的纸张,相对于封面似乎更好一点,显然用的机器纸。

当时的兰州概况,究竟是个啥样子呢?兰州市,旧为兰州府治,后为甘肃省省会,原属皋兰县。成立兰州市后,辖区东至东岗镇,西至崔家崖,南至八里窑,西北至八里店(原文如此),东北至盐场堡。南凭五泉山、北依北塔山(原文如此),黄河由西向东,紧靠北塔山麓而过,依山带水,形势险要。

黄河流过城北后,分为两股,在二十里的河心上,有十八个冲积土滩,名为十八家滩,居民有数千户,土地肥沃,农产丰富。这显然说的是今天雁滩一带。读读当年的记载,再看看今日的雁滩,一种沧桑巨变之感油然而生。

再来看看当时的兰州城市啥样子?当时的兰州城垣是一个不规则的斜长方形,东西五里,南北三里,城关四郭长九里三,这只是个习惯说法,实际上,兰州城长度比九里三要长。文章中重点介绍了兰州的地理位置,黄河切城而过,有240步的黄河铁桥,从兰州往西有公路通往新疆及青海,出东稍门接的西兰公路、出西稍门接的兰临公路,握新疆、宁夏、青海的交通枢纽,为西北之重镇。

这个调查中,对兰州的气候大加赞赏,其中说道,兰州的气候,冬天虽然冷,但没有奇寒,春秋二季,天气温和,特别是夏天,不感炎热之苦。

70年前,兰州就有瓜果城之誉

兰州的城市是这样,那么居民的生活又是如何呢?兰州城市居民,精通园圃,善于种植瓜果蔬菜。每年,所种植的瓜果蔬菜不仅好,而且种类繁多。特别是兰州的百合、苹果均很有名,而且兰州产的各种梨也很有名,不仅味道甜美,更是其他省份所没有的。一年四季,兰州瓜果不断,人们将兰州称为瓜果城。

那时,兰州的游玩之地就不为今天的人所知了。兰州城内有中正公园、邓家花园,城南有中山林、五泉山的东西龙口。兰州城内外的游览之地除了这些以外,还有雁滩、马滩,这些地方有花有树有水,风景优雅。城东北的雁滩是黄河中间的河心岛,马滩曾经以种植韭黄而闻名。如今这两滩早已是繁华闹市了。距离兰州城二十里的安宁堡,也是一个游览胜地。每年春季,安宁堡一带几乎成为桃花的世界,大片的桃树林,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落英缤纷的世界,至今安宁的桃花依旧远近闻名。自然,兰州的游览胜地还少不了兴隆山。

在这个调查中,将兰州称为仅次于西安的西北第二大城市。但是在抗战之前,兰州城内的街道狭窄,土木建筑的房屋参差不齐,是典型的古代城市的样子。

抗战后,日寇逼近潼关,来自沦陷区的官、商、士、民,大量迁到兰州。在战争的刺激下,兰州的建筑日益近代化,益民路、中山路、中正路、中华路等等,基本上是近代化的建筑。可见,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兰州,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城市。兰州还有几个工业区:东郊的卧牛庄、河北的庙滩子、西郊的七里河组成了兰州工业区。从这些地方的分布来看,工业规模也不会太大。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将这些地方的街道加宽,路边种植柳树,看上去颇为壮观。

南关什字,曾经是兰州的金融街

那时,兰州有多少人?恐怕很多人想不到!1937年兰州人口才64000多人。到了1948年,兰州的人口就已急剧增加。1948年5月的《警察日报》报道:兰州市有16个大城镇,160个保,2560甲,40600户,23万人。十年之间,兰州人口增加了数倍。

作为有相当规模人口的城市,粮食供应也是重中之重。兰州的粮食来源主要依靠外面各县的输送。兰州的粮食分为南路东路及青海。南路的粮食主要来自于渭源、临洮及河西、永登。东路的粮食来自于定西、会宁各县。青海的粮食基本指望不上,因为被马步芳封锁了,很少运到兰州。这时,兰州主要粮食是小麦,然后是各种杂粮,大米来自武山、洛门、甘州等地,但一般市民很少吃大米。

兰州城市功能的划分,也是各有特色。金融业主要分布在以南关为中心的地段,商业则以绸布街、东西大街、南关为盛。工业自然是七里河,军事场所则是五泉山,城内则是行政机构。

《兰州调查》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国民党在兰州军事力量的调查。这部分内容非常详细,而且很实事求是,不清楚,直接标明待查。比如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情况,就非常细,除了众所周知的长官副长官参谋长的介绍外,还对其内部机构、负责人的籍贯性格、政治立场等有详细的描述。比如对西北军政长官公署警卫团就有很详细的介绍。这个警卫团驻扎在五泉山,还有一部分驻扎在其他地方。团长洪守谦,为安徽人,团直属的手枪排(手枪30支)、骑兵排有马20多匹,马枪30多支,通讯排下面有有线电班、无线电班,机炮排有重机枪两挺、长短枪各5支,还有一个120多人的侦察连。团下设有3个步兵营,有小炮2门,每个连有轻机枪5挺,掷弹筒3个,步枪40多支,手枪5支等等。可见当时人们编印这本小册子付出的心血有多大。

对兰州居民生活的情况也有细致的记载:兰州的能源主要是煤炭、木炭,煤炭多出自于阿干镇一带的大煤山、山寨、大山等地。那里的煤老板也不一般,除了官府办的煤矿外,其他煤矿全部被当地富人所把持,大量的

当地民众和农民以驮运煤炭为生。不过,由于城区到阿干镇的公路修通,汽车运煤的增多,他们的生计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按照这份调查记载,抗战前,兰州的工业极其落后,除了一般的民营手工业外,仅有一些公办小型翻砂厂等企业,再就是清末左宗棠筹办的机器局、织呢局。抗战爆发后,东南沿海的大批官僚资本及民族资本迁移到兰州,直接促进了兰州工业的发展,甘肃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兰州一地,公私企业达到50多家,各种手工业400余家,其他建筑企业也迅速发展,兰州一改过去的旧面貌,给人一种近代化都市的感觉。随着抗战胜利,兰州的工商业迅速衰落,到了1948年前后,在各种势力的挤压下,民营手工业者大量歇业,这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即将到来。

文/图兰州晨报首席记者王文元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新闻推荐

2018兰州首届男科规范诊疗研讨会将在兰州男健医院召开 “陕甘京”三甲医院著名男科专家届时莅临亲诊

2018年1月20日,中国男性健康万里行“陕甘京三甲名医巡回义诊年”启动仪式——暨2018兰州首届男科疾病规范诊疗研讨会在兰州隆重启幕。届时,北京、西安、甘肃等地三甲名医将聚首兰州男健医院,针对男...

皋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皋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