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活上游 畅通下游 玉门市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酒泉日报 2019-07-11 07:57 大字

在酒泉各大超市货架上,冻干的枸杞、人参果片等因口感酥脆、不含任何添加剂,备受消费者欢迎。这种冻干水果来自玉门市长青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用航天冷冻工艺加工而成。

近年来,玉门市借助“供销e家”“网上供销社”等平台,结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点)65个,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从规模发展戈壁农业入手

去年以来,玉门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清泉乡戈壁人参果产业园等3个万亩产业基地和柳河镇戈壁蔬菜产业园、柳湖镇戈壁扶贫产业园等5个千亩产业基地,新建日光温室2559座、钢架拱棚3256座。其中,清泉乡在扩规模、提品质、拓市场、打品牌中,引进甘肃祁连清泉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清泉乡戈壁人参果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3.5亿元),计划利用5100亩戈壁荒滩,分3期用5年搭建日光温室1500座,并规划建设生产种植区、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区和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区等9个功能区。

“花海大畅河滩光照充足,土质是沙壤土,很适合蜜瓜种植,而且发生病虫害的几率很低。尤其是现在采用物理防治,更保证了蜜瓜的绿色品质。”玉珑蜜瓜产销专业合作社技术总监尚志鹏说。

依托戈壁生态农业,玉门市在花海片区探索发展连栋拱棚蜜瓜产业,成立了玉珑蜜瓜产销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形式,吸纳25名产业能人和大场大户加入,按照统一生产经营、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精深加工、统一市场销售的“五统一”模式,目前已建成2000亩连栋拱棚蜜瓜示范基地1个,成功引进种植西州蜜、火州蜜、巴西清喉、台湾玉菇等蜜瓜品种24种,并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的6名技术员指导推广一膜单行、一膜双行、吊蔓栽培等新技术,大大提升了产量和效益。

从畅通农业下游着手

玉门市紧盯重建供销体系、组建专门流通团队、建设产地交易市场等工作重点,全力抓好市场开拓、区域品牌创建、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农业下游畅通。

玉门市益农农产品农民合作社,是由花海镇供销社与金湾村委会联合成立的。供销社负责产品市场对接,给农户事前提供放心农资、事中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事后提供销售渠道,确保合作社产品全部保底销售。合作社负责农户土地经营权的入股和分红。

除重建供销社体系外,玉门市抽调专人组建了孜然茴香调味品、枸杞产品、人参果产品、韭菜产品、羊肉产品5支流通团队,按照主攻一个产品、做大单品销售、兼顾其他同类优特农产品、带动农特产品卖向全国市场的“1+N”工作模式,赴全国跑市场、签订单,利用县域经济论坛、农产品订货交易会等平台,签约蜜瓜、洋葱、孜然茴香收购等合作项目。

在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上,玉门市引导扶持有加工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成辣椒、藜麦、胡麻油等多家农产品加工小作坊,建成牛羊肉加工生产线两条和尾瓜榨汁生产线1条,实现了农产品由直接出售原料向初加工、精深加工转变。柳河镇创新思路开办“秸秆银行”,将尾菜、秸秆等变废为宝,建成生物质破碎、烘干、压制、干馏、产气、制炭生产线,带动800余户农户参与秸秆尾菜回收,年产生物质气100万立方米、木炭1500吨,实现销售收入680万元,150户农户用上了生物质气,为农民增收、降低生活成本探索了新路子。

玉门市注重品牌和品质管理,全面启动国家有机农产品示范区创建,成功注册“玉门珍好”区域公共品牌,对11个农产品组织开展了“三品一标”申报认定,有6个农产品取得了有机产品转换证书,3个产品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1个产品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

□本报记者陈思侠

通讯员韩璇

玉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玉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