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明珠嘉峪关杨生宝
南望祁连雪山,北依巍峨黑山。在河西走廊中西部,浩瀚的戈壁深处,一座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钢城屹然崛起。在这里,现代化的高炉与古老的雄关遥相呼应,苍茫蜿蜒的长城和葱茏摇曳的林带辉映成趣,涟涟碧波荡漾在默默黄沙之上,座座高楼掩映在郁郁绿荫之中。六十多载的发展历程,嘉峪关人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和信念在戈壁荒漠上筑起了崭新的家园,建成了生态优美、宜居宜游传奇般的现代都市,成为千里河西走廊一颗耀眼的明珠。
举世闻名的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中国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点。这里山川独特,广袤辽阔,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势如酒泉盆地的瓶口,历来被称为“河西重镇”、“边陲锁钥”、“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为宋国公、征西将军冯胜选址建关。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从最初的设置军事前哨,到成为“中外巨防”的坚固防御屏障,前后经历了160多年的时间,关城同附近的长城、城台、堡城、烽燧一道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完整的交通关隘和军事防御体系。它像一位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祁连山与黑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成了保障丝绸之路安全、关防严密的西北军事前哨。
嘉峪关区位优势明显,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西接石油城玉门市,南依祁连山与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枕黑山与酒泉市的金塔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古额济纳旗相连。是亚欧大陆桥中转重镇,是通往中亚的交通枢纽。境内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呈立体交通格局,国道312线和连霍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火车站是河西走廊最大的铁路枢纽编组站和重要交通节点;民航可直通北京、上海、西安、深圳、青岛、成都、兰州、敦煌、乌鲁木齐等16个城市航线。
嘉峪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享誉中外、雄伟壮观的(明)万里长城、嘉峪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讨赖大峡谷及黑山岩画、新城魏晋墓地下画廊,有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及祁连积雪、瀚海蜃楼等独具特色的西部风光,有中国第一家“长城博物馆”及花海魔鬼城、新城草湖、讨赖河大峡谷等奇异风光,有列居世界三大滑翔基地之一的嘉峪关国际滑翔基地,有4A级东湖旅游景区、迎宾湖旅游景区、讨赖河生态旅游景区、紫轩葡萄酒庄园及方特欢乐世界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夜光杯、风雨雕、驼绒画、祁连玉雕、嘉峪石砚及反映魏晋时代人文景观的“墓砖画”文物复制品。1984年被国家列为全国二类旅游城市,1987年嘉峪关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通过引进深圳华强集团文化项目方特欢乐世界,与嘉峪关关城构成“一古一今、一新一旧、一动一静”两大旅游主体,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芒销、造型粘土、重晶石等为优势矿产。境内出产的甘草、红柳、沙枣享有盛名;盛产的嘉峪石可制作嘉峪石砚,可与洮砚相媲美。早在一千多年前,民间就用嘉峪石制作砚台。《肃镇华夷志》载:嘉峪石,出嘉峪关西,可作砚。先年,兵备副使长垣侯题其砚云:“兹石三德,体制润泽,既不废笔,又不废墨”。
嘉峪关市周边地区大中企业聚集,西北钢铁基地、玉门石油基地、中国核工业基地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鼎足而立,是甘肃西部生产要素最富集、最活跃的地区。经过建市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酒钢现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生产基地,具备千万吨优质钢铁、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百万吨铝制品深加工能力,形成了以冶金工业为主体,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力、化工、新型建材、食品酿造为骨干的现代工业体系。2017年酒钢(集团)公司排名位居全国500强企业第185位,嘉峪关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低碳试点园区,嘉西光伏产业园被列为全省7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之一。
近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协调推进、绿色提质、开放开发、共建共享“五大行动”,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文明和谐、生态宜居、丝路枢纽、民生幸福“五型城市”,努力建成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大市、生态文明示范市,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打造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发展的样板市,为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嘉峪关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秉承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的发展思路,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低污染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投资近千亿元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着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绿色工程。市政府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丝博园景区道路下穿立交、双拥路公铁立交,改造提升新华路、胜利路、文化路、迎宾路、祁连路、建设路、兰新路、雄关路、五一路等老旧城市道路,新建改造给排水、供热、煤气等各类管线200余公里,实施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固废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禁塑”工作有效开展,全社会低碳节约意识正在形成。全面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扬尘污染防治、煤场综合整治、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等工作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优良率达86.1%。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程。始终把园林绿化工作放在生态建设的首位,将生态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年加大绿化投入。以建设园林宜居城市为目标,精心打造东湖生态旅游景区、迎宾湖旅游园区、讨赖河风景区、南湖文化生态园等绿色景观,努力建设“天之蓝、绿之美、水之秀、和之韵”魅力雄关。2017年,嘉峪关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5.61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达到29.92平方米。相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等殊荣,是全国九个社会治理典型培育城市和率先创建的平安中国示范区。
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坚持“创建利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全民共享”理念,立足民生抓创建。22年来,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出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上学、食品药品安全、城乡环境卫生等问题,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在少有所育、学有所教、教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落细落小民生保障各项工作,近年来,累计投资数十亿元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新建市酒钢三中新校区、市一中、四中、六中、胜利路小学、核诚路小学、大唐路小学等19所中小学和9所公办幼儿园;累计投资数十亿元对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进行改建和扩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市建设硕果累累。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成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主题公园、诚信街、好人街和一批道德长廊。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容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开展全域全城无垃圾创建工作,并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重要抓手,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全域治理,全面见效,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雄关颜值气质俱增。历经22年的努力,201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以开放促发展,围绕“一带一路”加大转型跨越力度,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嘉峪关至周边市县公路相继建成,嘉峪关至镜铁山、至内蒙古策克口岸铁路先后建成。“嘉峪关号”中亚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将嘉峪关确定为次级增长区域、陆桥通道西段节点城市,《“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将嘉峪关确定为全国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年)》将嘉峪关市确定为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0.9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9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255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8亿元,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7.94亿元。
如今,嘉峪关形成了树荫环抱、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的绿色空间,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全面增强。
走进嘉峪关,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汪波光粼粼的水面,大大小小数十座人工湖如珍珠般散落在市区及周边,这些城市“绿色明珠”和周边雄浑的关城、瑰丽的黑山、草湖湿地以及祁连雪峰、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柔美、灵动而又不失厚重的山水画卷。
走进嘉峪关,天蓝水清,绿意满城,水在城中,人在景中,宽阔笔直的道路绿树成荫,镶嵌绿地的小区花团锦簇,大大小小的公园星罗棋布,不出城市而赏园林之美,身居闹市便享花香之怡。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持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显著增强。
嘉峪关,这颗开放、包容、活力四射,生机勃勃的戈壁明珠,正以年轻美丽的身姿,借新时代的春风,向着更加宏伟的目标开拓奋进。
新闻推荐
从空旷的茫茫戈壁到林立的“风车森林”,从1996年的4台小型风电机组到3兆瓦风机示范基地,从风光互补发电项目到风光储...
玉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玉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