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诗话(三十四)● 周大成

嘉峪关日报 2018-09-04 09:56 大字

送查大冢宰领大将军敕出嘉峪关

鄂尔泰

宣麻西下领诸侯,小驻筹边望戍楼。

关塞地连青海曲,营屯人过赤金头。

旌旗一变思干羽,挞伐重光问虏酋。

高筑受降功倍远,期君饮至赴皇州。

这是一首送别诗,为作者送查郎阿出师西征噶尔丹策零叛乱所作。冢(zhǒng)宰,本为周朝官名,一名大宰,为六卿之首,后来称吏部尚书或宰相为冢宰。查郎阿,字松庄,清代满洲镶白旗人。雍正时任吏部尚书、陕西总督。雍正十年(1732年)查郎阿兼署宁远大将军印,率师出嘉峪关到西域征战。大将军是武官名。清代时督师出征可领大将军衔,战事完毕后即交回将军印。由较高的职务兼任较低的职务称作“领”。《宋史·职官志》云:“宣和以后,官高而仍旧职者谓之领,官卑而职高者谓之视。”查郎阿这次是以吏部尚书、陕西总督的职务兼任宁远大将军的职务出征,是兼任较低级的职务,故称“查大冢宰领大将军敕”,“敕”指君命。

作者鄂尔泰(1680-1754年)姓西林觉罗氏,号敦庵,清代满洲镶蓝旗人。二十岁中举进入仕途。雍正四年(1726年)任云贵、广西总督,加少保衔。雍正十年(1732年)以少保大学士一等伯督巡陕甘,经略西北边疆一应军务,曾到肃州。后任军机大臣,加衔太傅,居内阁首辅地位,赐号襄勤伯。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谥文端。

明清之际,在我国西北方居住的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南蒙古(即内蒙古)在满族入关前已归附了清朝。漠北喀尔喀蒙古(即外蒙古)在康熙王朝通过一系列笼络措施也已臣服。厄鲁特蒙古内部分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图尔伯特四部。居住在天山北路的厄鲁特准噶尔部的封建领主噶尔丹在康熙时势力日益强大,合并了厄鲁特四部,占据天山南路各地,并率领军队南下,直接威胁着清中央王朝的安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十四年(1695年)、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三次亲征大败噶尔丹军,噶尔丹在清军围困下走投无路,仰药自杀。噶尔丹死后,其侄策妄阿拉布坦又在北疆纠集准噶尔部控制了天山南北路,并与西藏和青海、喀尔喀蒙古的某些极端反动的农奴主相勾结策动叛乱。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死,由其子噶尔丹策零带领其众继续与清廷对抗。在清军的反复打击下,至乾隆二十二年(1557),准噶尔在西藏、青海等地的残余势力才全部被肃清。

雍正十年(1732年),鄂尔泰奉旨巡边至嘉峪关,适逢查郎阿出师征讨噶尔丹策零,乃共商破敌方略,并写下了《送查大冢宰领大将军敕出嘉峪关》以赠。诗的首联写作者奉命经略军务,西行巡边至嘉峪关。宣麻,起于唐代任用将相,用黄麻纸或白麻纸书写诏书,宣告于朝廷,故曰宣麻。这里指奉朝廷命令。颔联写作者登上嘉峪关戍楼远眺,只见浩瀚的戈壁一直延伸到遥远的青海湾,沿路驻防的军队向西迤逦而接赤金所(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堡),显出王师军容的盛大。颈联称查郎阿这次出师定能迅疾讨平叛逆,问罪敌酋,安定边疆,赢得庙堂歌舞的升平之世。旌旗,《周礼》:“凡军事,建旌旗”。引申为战争。干羽,“干”指干盾,“羽”指羽扇,都是舞者所执的舞具,用以泛指庙堂歌舞,代表娱乐升平的太平之世。尾联祝查郎阿高奏凯歌,建树功勋,早日痛饮庆功酒。作者以他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犀利的政治眼光,一语道破罪恶的渊薮在敌人的头领(虏酋),而不在敌方的人民群众,这就决定了敌人必趋失败的下场,兼之王师正义在握,又有查大将军出色的指挥才能,一举歼敌是预期结果,末二句揭示的正是这层意思。

新闻推荐

赤金镇“农家书屋”变暑期“第二课堂”

今年暑假,玉门市赤金镇各村的农家书屋里变得更加热闹,一大群中小学生把书屋当成假期的活动室,在里面津津有味地阅读自己...

玉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玉门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