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酒泉日报 2018-08-30 10:12 大字

玉门市大力实施“强工兴市、多业并举、城乡协调”战略,把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富民强市的抓手,在克难奋进中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升级版。2018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8亿元,同比增长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9.6%。

玉门市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历来是我国中原连接蒙古、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这几年,玉门市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弘扬“铁人”精神,坚持向优秀者学习、与强者合作,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扩大朋友圈,寻找“同盟军”,从产业布局、规划、设计、技术、金融、投资等环节和领域全方位寻求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玉门市认真分析产业优势,确立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文化旅游五大产业。按照产业基础分析、资源要素分析、项目分析、招商对象分析、近期招商计划的“五步工作法”走出去招商,积极推介玉门优势资源。

玉门市深刻认识到现有的产业密集度太低,企业发展只能靠增量,做增量的关键是招商引资。围绕五大产业,玉门市成立了6个产业小组,由市委常委担任组长,协调推进具体项目,并聘请专家出谋划策,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市级领导包挂责任制,按照领导挂帅、项目挂牌、成绩挂钩的“三挂”要求,对105个重大项目实行定领导、定人员、定目标、定投资、定时限、定奖惩的“六定”工作机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同时,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市级领导和责任单位深入一线、深入企业、深入工地,逐一落实责任、逐一专题协调、逐一现场办公,把项目问题解决在一线。各责任单位全程代办、陪办,协助项目业主解决好供地、供水、供电等方面的难题。

玉门市还成立了7个招商引资核心团队,按照“符合国家政策、符合规定程序、其他地区能给的政策我们也给”三条原则,健全招商引资项目资源库、信息库,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紧盯3个500强企业,创新招商思路,优化招商环境,精准对外招商。坚持“谁引进、谁服务、谁落实”的原则,全力抓好已签约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依据产业规划,全面落实“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措施,形成一个产业链对应一个行动计划、一个产业链对应一个招商地图的良性推进机制。

近3年来,全市累计争取到位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补助等各类国投省投资金48.39亿元,通过招商引进项目建设资金330.96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14个,完成投资434.5亿元。玉门油田产能建设、鲁玉10万吨工业异辛烷加工、浩海干熄焦及余热发电、鑫晨光热组件生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运;4个国家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首航光热装备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即将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盘点玉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无疑是其中一个颇为耀眼的亮点。

为把产业链做长,玉门市畅通每一个优质农产品的下游。围绕23万亩枸杞,正在建设枸杞小镇。围绕135万只肉羊,建成了两个肉类加工厂。4.5万亩蜜瓜远销东南亚,1.2万亩韭菜远销新疆和京津冀地区。

成立品牌运营公司,着力打造了“玉门·珍好”区域公用品牌和“祁连清泉”人参果、“沁馨”韭菜、“花碧绮”冻干枸杞、“雪域高原”昌马羊等子品牌,玉门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玉门成功跻身“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草牧业试点县”。

在5个村先行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搭建了产业贷款承接、前期融资的平台,清产核资14.3亿元,“三变”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玉门市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一号工程”来推进,持续开展精细精确的“绣花式”扶贫,着力在富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治、社会事业发展上下功夫,近3年,先后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2亿元,用于发展增收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累计实施产业发展、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安全饮水、住房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各类项目121个,3年减少贫困人口10668人,9个贫困村中5个达到贫困退出标准,贫困村通自来水、通动力电实现了全覆盖,贫困群众的就学、就医、住房、出行、安全饮水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玉门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消除,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在4000元以上。2017年,玉门市整体退出了贫困县。到今年底,剩余4个村可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玉门市始终将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财政每年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占全市财政支出的70%以上。

“再苦不能苦学生,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玉门市对发展教育事业始终不变的理念。这两年,市财政投入2.9亿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重点工程,第三小学、第四幼儿园、石油中专实训楼建成投运,学前教育优质普及,义务教育更加均衡,高中阶段教育走在了全省前列。

没有健康,哪儿来的小康。玉门市累计投资2.65亿元完成了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建项目主要建设任务;异地就医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全面推行,累计受益群众8.2万人。

玉门市把住房问题当作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3年累计投资6.61亿元,实施了1515户棚户区住房改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以及新市区4798套老旧房屋和散居楼院维修改造。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以就业带动群众收入提高,3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124人,推荐740名高校毕业生进企业见习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016年的1.13%降低到目前的0.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5年的25608元、13421元,增加到2017年的29758元、15625元,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博智

新闻推荐

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重点建议调研组调研酒泉市清洁能源消纳工作

本报讯8月16日至17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员王建礼、全国人大办公厅调研员刘霜带领全国人大重...

玉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门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