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帮帮团” 邻里一家亲 玉门市新市区街道办铁人路社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纪实

酒泉日报 2018-02-27 11:42 大字

近年来,玉门市新市区街道办铁人路社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有效推动了和谐邻里关系的构建,引导居民邻里互帮互助,特别是对孤老、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多元化社区服务,组织在职党员和退休党员做好带头服务,倡导居民互帮互助,取得了显著成效。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胜似亲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胜似亲人。”这话用在铁人路社区再恰当不过了。

原来的农家小院变成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居民来自不同地方,互相不认识;有些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空巢现象愈来愈严重……玉门市铁人路社区是一个有常住人口11007人的大社区,辖区廉租房多、老年人集中。如何把居民发动起来,互相关心、帮助,增进邻里和睦?

去年8月,社区党总支发动社区居民,组成“邻居帮帮团”,参与者50多人。“邻居帮帮团”发挥带头作用,让社区服务真正走到群众中间,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方念是社区居民小组的一名小组长,她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乐于为社区建言献策。她代办或积极联系社区干部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成为社区的“传声筒”。

据了解,“邻里帮帮团”成员中,有退休教师、理发师、电工、便利店老板、在职党员干部,有老奶奶、老爷爷,也有中年妇女、年轻小伙子。虽然他们的身份、职业不同,但都有一颗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心。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献爱心、送温暖,邻里之间互相体谅、相互帮忙,互助文明行为风尚越来越浓厚。

居民的小事就是“邻居帮帮团”的大事

72岁的姚银川是“邻居帮帮团”的老大哥。平日里,姚银川总是积极帮助邻里和社区解决问题,坚持为社区居民服务,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姚老”。在许多居民的眼里,“姚老”总是把社区的事、邻居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在小区里,因为热心助人,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名人”。平时,“姚老”积极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虽不是党员,却主动承担起广宇楼院党支部活动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每天定点开门、打扫卫生、做好棋牌整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姚银川说:“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生活在社区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感到很自豪。”

人称“马大姐”的马金秀,是社区居民眼中的热心人。2017年11月,家住天昊小区的孤寡老人杨淑珍意外摔伤无人照顾。“马大姐”知道情况后来到杨淑珍家,帮助其做饭、打扫卫生、买药,照顾杨淑珍的日常生活。两个年过花甲的老姐妹相互帮扶,直到杨淑珍康复。

铁人路社区负责人说,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社区把每个家庭需要解决的事情都解决了,社会大家庭也就充满了温暖。

马金秀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而且从不计较的人,她把居民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帮助他人作为一种快乐,不仅为居民做了许多好事,更是社区的好帮手,社区开展活动她总是忙前忙后。现在许多居民都向她学习,加入到为社区和居民义务服务的行列中。

贾振花是社区的一名老党员,“邻里帮帮团”成立后,她积极加入帮助他人。

66岁的殷秀莲因患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卧病在床。前段时间,天气转冷,社区工作人员入户时,看到殷秀莲头发凌乱,人显得很没精神。工作人员就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邻里帮帮团”成员贾阿姨以前学过理发,看到信息后,便带着理发工具,上门帮殷秀莲理发。理发时,殷秀莲的头扭来扭去到处张望。贾阿姨像哄孩子一样:“大姐,我给你剪得好看一点,你动来动去会不好看的。”不一会儿,头发就理好了,贾阿姨拿来镜子,殷秀莲微微一笑,说:“好看。”

□本报记者周爱玲通讯员博智郭婷

邻居帮帮团”成员在玉门市老年服务中心服务。

新闻推荐

廉洁从政 廉洁过节

廉洁从政廉洁过节本报玉门讯2月8日,玉门市工商质监局开展了春节前廉政集体约谈,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强化思想意识,在小事上保持警惕,在细节处注意影响,管好自己的“朋友圈”“...

玉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玉门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