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路上的酒泉故事 ——“我们永远在路上”采访组“双百三同”调查报告

酒泉日报 2017-09-11 11:42 大字

◎我们永远在路上·走进***现场

果蔬种到了家门口

农户向本报记者讲述致富经

独山子乡终于有了自己的日光温室,今后能吃到自己产的新鲜果蔬啦!

在玉门市独山子乡金旺村日光温室种植示范园区,7座红顶白墙日光温室连成一片,新栽植的番茄幼苗在种植户的细心培育下茁壮成长。这7座日光温室建成并进行种植,弥补了独山子乡设施农业的短板。

“我们吃蔬菜都要在市场上买,乡上没有日光温室。”今年陈一洒给一次性种植了3座日光温室。

单座日光温室占地面积882平方米,且全部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据了解,1座日光温室造价16万元。

“我们1座日光温室投入了8万元,其余8万元是由乡上政策补贴的。”陈一洒给告诉记者,枸杞价格不稳定,果蔬需求量大,而且乡上没有人种过,市场前景肯定好。

初次尝试,技术如何保证?

“已建成的日光温室由甘肃诚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订单收购,由玉门市独山子乡裕丰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并严把产品质量关。”独山子乡农综中心干事倪世曼告诉记者,从今年5月开工建设日光温室,至8月20日移植番茄幼苗,种植户都全程参与,技术员手把手教种植技术,目前种植户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种植技术。

那成熟后的番茄怎么销?

“种植户可以自己销售,如果销路不畅,甘肃诚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以保底价1公斤5元收购。销路不是问题。”陈一洒给告诉记者,第一茬番茄11月初上市,1月份大量上市,正赶上春节前,到时候可卖个好价钱。1座日光温室一年保底收入5万元。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独山子乡计划用5年时间搭建高标准日光温室100座,这7座日光温室只是一期工程。下一步,我们还准备种植西甜瓜、茄子、辣椒等。”副乡长赵旭昆说。

金旺村日光温室种植示范园区

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玉门市独山子乡光照充足,但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直接限制经济发展。面对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2016年,借助光伏扶贫政策的东风,独山子乡发挥光照自然优势,投入扶贫资金78万元,建成了全市首个1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并于2017年1月13日正式并网发电。

源泉村环境条件较差、村民底子薄、人口多,扶贫资金分摊到个人手中也是杯水车薪,尝试发展集体经济,整合资金可以统筹规划发展。

作为第一个以集体经济形式修建的光伏电站,源泉村光伏电站为源泉村的探索发展开了好头。

村党支部书记马排山告诉记者,截至8月25日,电站累计发电8.2万度,收益5.9万元。按目前的发电量计算,一年预计收入9万元,8年可收回建设成本。

光伏电站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归村委会所有,用于村重点产业、基础设施改造、村委会支出等,不仅壮大了源泉村集体经济,而且实现了独山子乡无村级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今后,我们将继续采取‘中心开花、四周扩散\’的方式,在金泉村、春柳村、金旺村建起同等规模的光伏电站,带动村民增收。”独山子乡党委副书记马维英说。

独山子乡源泉村1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

本报记者王新成范溥于革华

杨璐王荣世琴

新闻推荐

打响“铁人故乡人”劳务品牌 ——酒泉市***精准脱贫工作亮点(四)

本报记者陈思侠在瓜州县、玉门市的移民乡,总能遇到群众津津乐道的“青年创业人”。他们通过劳务技能培训,走出“农门”,前往上海、深圳、广东等地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近年来,瓜州...

玉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玉门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