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子乡的变迁 ——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移民群众脱贫纪实
独山子东乡族乡金泉村四组干净整洁的居民点
独山子东乡族乡金旺村六组村民马奴海的家
本报记者周爱玲
通讯员博智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走进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移民乡,远远望去,已建成的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蔬菜拱棚,宛如大海中涌动的浪潮。村民们有的在宅基地上修建房屋,有的在田野里采摘枸杞……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玉门市独山子乡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独山子乡移民群众,经过各级各相关部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帮扶,部分已住上了小康房,开上了小轿车,购买了大型机械用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即将住进小康房
住进小康房,在许多城里人眼中,也是件很奢侈的事。但是,对于独山子乡金泉村四组村民马二洒一家来说,今年秋季,新建的小康房竣工后,他们全家住进新房已不再是梦想。
“修房子很费钱,我一次去银行取10万元,没几天就花完了。我们这里现在生产生活条件都好了,盐碱地也改良了,做生意挣到了钱,现在也有能力盖新房了。刚搬迁到这里时,那可是穷的没法说,我们一起来的部分人都返回老家了,现在他们后悔了,想来又来不了了。”马二洒39岁的妻子马如给说。
2008年10月,马二洒一家从临夏州搬迁到了瓜州县独山子乡,举目眺望,四周都是白茫茫的戈壁滩,从早到晚黄风遮天蔽日。
“因为没有钱,我们东挪西凑,花1000多元修建了2间土坯房,吃饭时碗里全是沙子。又过了几年,日子开始好转了,我家又花费12万元修建了砖瓦房。现在修建的新房属于第三代房。”马二洒说。
这些年,马二洒在外经营烤饼店,妻子在外搞拆迁工程。
“说实话,尤其是近五年,各级党委政府对移民乡镇的扶贫政策好,我们现在出门就是柏油马路,村庄四周的林网也建起来了,去哪里开车一溜风就到了。”马二洒说。
一年纯收入约10万元
今年30岁的马奴海全家经营着70亩地,全部种植了枸杞,其中,流转的62亩今年也开始挂果了,自家的8亩已进入了盛果期。
“前些年,我在外面打工开铲车,年收入约3万多元。后来,我想自己当老板,就花38万元购买了铲车,年纯收入10余万元。要说这些年家乡的变化,估计我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以道路为例,12年前我们刚来时,即使有摩托车,但没有路,根本无法行驶。风刮起来人都站不住,到处都是白土堆。那时还真是产生过回老家的念头。”马奴海说。
来自临夏州的马奴海,至今都清楚地记得,刚搬迁到这里时,他们住的是帐篷,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帐篷不知道啥时候就被风吹走了,被子上也是厚厚的一层沙土,吃水要到别的村子去拉运。现在,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
开小轿车上下班的移民
“我家有8口人,大儿子和小儿子分别在集镇上花30多万元购买了上宅下店的房子。现在当村干部,自家的日子先要过好,否则村民没人听你的,也就是说管理不能服众。”金旺村党支部书记马有苏说。
马有苏的大儿子马英祥今年27岁,应聘到独山子乡工作。大儿媳妇王祖花26岁,她和21岁的弟媳妇一起,在乡集镇上分别开着两个服装店。两个儿子都购买了10万元左右的小轿车。家里农活忙时,儿子儿媳就开车回家帮着干农活。
“想去玉门市或者周边地区逛逛的时候,一家8口人开上2辆车就出发了。”马有苏说。
马有苏和妻子经营着40亩承包地,全部种植着红果枸杞和黑果枸杞。从临夏州到玉门市小金湾乡再到现在的独山子乡,马有苏家先后修建过4次房子,从第一次修建土坯房到如今在集镇上购买商品房,马有苏感触颇多。
“刚来时吃水都是挖井,挖上1至2米深就出水了。水是暗黄色的,吃起来有一股苦涩味,现在已经吃上自来水了。那时承包地里种上麦子亩产约100公斤,现在经过改良后,亩产达400余公斤。”马有苏说。
新闻推荐
主动担当 砥砺奋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访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明
记者: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市发改委如何在“学”上下功夫?李明: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足、国家新能源政策收紧等严...
玉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玉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