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难侵蚀绿色常守护 ——酒泉防沙治沙成效卓著
本报记者薛巍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酒泉拥有古诗文中所描绘的壮丽风景。但是对于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而言,渴望更多的是一片绿色,让家园免受沙海的侵蚀。作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泉辖区内共有自然保护区14个,保护面积达426.24万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2.2%。近年来,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树立,越来越多的酒泉人将自己的生活与环境的改善紧紧相连。
守护绿色,凝结希望
近年来,酒泉在“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拒风沙”的生态理念下,进一步筑牢安全屏障,全市森林总面积达118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2%,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灌溉面积达170万亩以上,年均节水1亿立方米以上。
酒泉市副市长席忠说: “我们充分利用酒泉广袤的戈壁荒漠资源,科学规划,在戈壁滩上掀起了一场戈壁生态农业的热潮,采取节水灌溉和滴灌技术,既不破坏戈壁的表层,又将传统农田节约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扶贫攻坚、农田林网建设、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统筹解决,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同时,近年来酒泉大力发展以风、光、电及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绿色产业,建成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全市电力装机1305.5万千瓦,风、光、电发电量累计达581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3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9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74万吨、氮氧化物排放87万吨。
生态改善不仅能带来适宜的生活环境,也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酒泉努力让生态建设成果惠及于民。据统计,仅在金塔沙漠森林公园,去年景区接待游客已达54.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0余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我们的金塔沙漠森林公园、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等围绕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的旅游项目闻名全国,以葡萄、红枣、香梨为主的优质经济林和枸杞、甘草、锁阳、肉苁蓉等优质中药材产业效益显著,肃北县、阿克塞县有机牛羊肉享誉省内外,肃北县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工作全面启动,有力带动了全市加工、物流、仓储等产业发展,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席忠平说。
更为关键的是,酒泉人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绿色成果。祁连山问题发生以来,酒泉针对全市14个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按照从严从实从细清查,即知即报即改的要求,积极开展整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各类保护区自查清理出的问题431个,已完成整改348个,整改完成率达到81%,通过一系列整改,人类活动得到有效控制,自然保护区生态空间得到保障,生态质量有所提升,生态功能有所增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继续稳步推进。
风沙漫天的曾经
要问过去酒泉地区的风沙侵蚀有多严重,酒泉市金塔县的人们或许最有发言权。
“十一岁那年,和村里的小伙伴在离家三四里的地方玩耍,突然远方‘黑风\’来袭,想往家跑都来不及,一眨眼的工夫沙尘暴就将我们幼小的身体完全侵蚀,下午四五点的天空刹那间完全伸手不见五指。”金塔县林业局局长雍克明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回忆起几十年前那次被风沙吞噬的经历,仍然是心有余悸。
金塔县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干旱缺水,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以白水泉、明沙窝、东沙窝、巴丹吉林沙漠前端为主的四大沙系呈大三角合围之势围困金塔绿洲,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问题严重。
当地人告诉记者,每当春秋两季,“黑西风”一刮几天,风停后,厨房里的餐具会被沙土所埋,院子里的沙要用架子车往外拉,“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地无百步平,风吹石子跑就是我们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长期以来,除了金塔县,酒泉各地都不同程度饱受风沙困扰,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造成这种状况既有自然天气的原因,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
“从东到西有近千公里的风沙线,沙漠、戈壁及荒漠化土地面积达1.91亿亩,是全省乃至全国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酒泉市林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曾经酒泉地区的一场沙尘暴很可能就毁了一户农民一年的收成。
一代代人的坚守
今年70岁的酒泉市金塔县中东镇村民吕丰斌老人是最早参与当地防沙治沙工作的一员,听说有记者要来采访他,特意换上了干净衣服,“虽然和风沙打了一辈子交道,但身上一定不能有一点‘沙土气\’。”
“这里的人都有个心病,要把沙给治好了,不能让沙海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毁了自己的家园。”为了让沙尘荒漠停下蚕食自己家园的步伐,一代又一代的金塔人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我还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记得一个场景,大人们每天都用筐将黏土和泥巴抬上沙梁去压沙。”在吕丰斌老人的记忆里,治沙是这里人们的一场全民行动,而自己从十几岁时也投身到其中。
后来,身为一组组长的吕丰斌带领群众春秋两季开展压沙和植树,其他组植5棵树,他所在的一组就植10棵树。“我们组风沙大,受害严重,所以任务也重。”吕丰斌说。
“沙屡伏屡起,人越挫越勇。” 吕丰斌和他的队员们并没有放弃,枯死了就积累经验重新种,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金塔人采取植树造林、生物治沙、人工压沙等方式,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完成人工造林28万亩、人工及生物治沙65万亩、封育保护90万亩,林地面积达1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7%,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面积连续20年实现了“双缩减”。
2002年,金塔县沙枣园子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通过封育管护和人工造林治沙,在金塔绿洲西南形成了一道重要的绿色屏障,对抑制来自马鬃山台地风沙侵袭,减缓金塔绿洲沙漠化,抵御沙尘暴、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改善荒漠绿洲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走在如今的金塔潮湖省级沙漠森林公园,胡杨柳繁盛茂密,湖水丰盈清澈,一幅沙漠绿洲的画卷跃然于眼前。
“这种场景是曾经的我梦寐以求的,现在终于得以实现,每周末有时间都会过来看看。现在我年龄大了,也是时候把防沙治沙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代了。” 吕丰斌老人相信,金塔治沙的历史还仍在继续,也会有更得力的年轻人创造属于这片土地的绿色传奇。
新闻推荐
从一张张色彩艳丽的皮雕、皮画到大型有民族特色浮雕的家具,从传统的雪山蒙古族服饰到各类舞台演出服装,从全套的蒙古...
肃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