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的文学读本 科普众生的学者担当 我眼中的《剑与盾之歌:人类对抗病毒的精彩瞬间》

广安日报 2020-08-30 00:35 大字

□范天万

提及神话,我们眼前总会幻化出无穷遐想而欲罢不能;说到病毒,又总是全身起鸡皮疙瘩而拒之千里。两者如同水火,它们真形同水火吗?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走进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科普作品大赛科普贡献奖、全国优秀科普视频奖获得者刘欢的《剑与盾之歌:人类对抗病毒的精彩瞬间》。

一打开书目录,你会顿觉眼前一亮:“‘影子刺客’重出江湖”“‘地球村’之十面埋伏”“‘末日武器’风波突起”“埃博拉河畔的灾难”……你想起什么呢?侠客义士?妖魔鬼怪?……是的,就是他们,就是它们!而他们和它们,就是那些原本让你拒之千里的妖魔,就是那些生活中来无影去无踪的病毒,就是那些寄生于生物细胞里、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小东西:禽流感、鼠疫、埃博拉……小小病毒,无孔不入。更有“非典”,以其外形酷似皇冠而博得“新冠”之称。危险的,恰恰是这些披着迷人外衣的病毒——这不,我们还在全民面对重创连连的新冠病毒下的肺炎。病毒,说你时你远在天边,怕你时你一直就在眼前。

“纵使全身刀枪不入,阿喀琉斯却因脚踝未在冥河中浸泡而被一箭射中而身亡。”古希腊神话里天下无敌的勇士,竟因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变异难以找到攻克的致命弱点,引起人世间大规模感染和流行。而在东方的汉武大帝时期,年仅26岁的大将军霍去病带领人马横扫敌军到今天的酒泉,士兵们痛饮有细菌的河水而大面积感染怪病——炭疽病……跟随作者徜徉在这样一个个生动、惊险的故事里,你猛然明白:很久很以前,与其说病毒早已侵入人类的神话和现实,毋宁说人类在故事中、在生活里早就容纳了病毒,尽管大家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万般无奈里。纵使英勇如阿喀琉斯、霍去病,在凶险的病毒面前,也无能为力。

于是,中外名著里的林黛玉、茶花女向我们翩翩而来,仪态万千又弱不禁风病态蔫蔫,只因她们都无法躲避那夺人的病毒——结核菌。难道,人类就真屈服于病毒的猖狂吗?伴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列文·胡克发明了显微镜,贝杰林克提出了“病毒”概念并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潜心研究并发现了“牛痘”疫苗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更是通过收集狂犬唾液而提炼病菌……你看《射雕英雄传》中的杨过、小龙女,几经中毒竟起死回生,最后百毒不侵。

读着这些跃动的文字,与作者一同领略着人类在与病毒对抗的风风雨雨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你恍然大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在病毒入侵之前,人们就想到了研究疫苗。“美杜莎能将敌人变成石头却因影像反射被杀,镶嵌在雅典娜盾牌中”——是的,寻找病毒、提炼病毒并制成疫苗后,人体反而可以产生抵抗力以预防病毒。千百年来,人类在自觉或被迫的活动中以科学事实实践并论证了“以毒攻毒”的经典理论。只是,病毒也随着生活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变异,给我们的卫生预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深的难题。

《剑与盾之歌——人类对抗病毒的精彩瞬间》中,迷幻的神话故事里,作者以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象征病毒及其引发的疾病和死亡,人类对抗病毒的武器就是健康之“盾”。细细读着这本书,慢慢走进人类在这“病毒之剑”与“健康之盾”的无声较量浩渺长卷,明白在认识病毒的征程中人类主动发现的挑战史,也是一轴全球病毒谱的浩瀚画卷。诺贝尔奖获得者乔舒亚·莱德介格曾说:“在人类主宰的这颗蓝色星球上,唯一的最大威胁就是病毒。”人类与病毒的争斗必将持续下去,剑与盾的故事必将更加精彩。

在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的今天,读读这本书吧——这本化深奥专业术语于生动文学故事的书,让我们对病毒之“剑”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然后采取科学防控,千方百计铸就我们的健康之“盾”。正如歌德在《浮士德》里所唱:“每天去开拓生活和自由,才能去享受生活和自由。”

新闻推荐

落实落细“三扛” 任务全力以赴补欠账

本报酒泉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孙海峰)8月6日至7日,副省长李沛兴在酒泉调研时强调,要对标中央“六稳”“六保”要求,进一步...

酒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酒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