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戈壁生态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肃州区突出党建引领助推戈壁农业发展

酒泉日报 2018-11-15 10:04 大字

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这是人们对戈壁荒滩的一贯描述。但肃州区却有效利用境内戈壁滩“富集”的优势,变废为宝,搭建温室,种植蔬菜,发展戈壁生态农业。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茫茫戈壁成了高效产业的聚宝盆、增收致富的风水地。目前,肃州区已发展戈壁生态农业2.1万亩。

多年来,在推进戈壁生态农业发展中,肃州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起着决定性因素,总寨镇、银达镇等均采取“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做法,夯实了基础,凝聚了合力,激活了动能,为戈壁生态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好“领头雁”创出新产业

初冬时节,在银达戈壁农业产业园党员种植户丁海的日光温室,火龙果、莲雾等南方热带水果长势喜人。“最初我种植大宗蔬菜,后来通过考察学习,掌握了一些高效农业种植技术,便引进试种了热带水果。我的103座日光温室中有20座种植热带水果,瓜果成熟后可供市民采摘。”丁海说。

在肃州区发展戈壁农业的农民党员还有很多。在他们的带领下,周边农户看到了发展戈壁农业的前景,激发了转型发展、从事现代农业的信心。

“我们从2009年开始探索发展戈壁农业,当时农户不认可、不支持,后来有几名党员带头学技术、引品种、种温室,一座温室一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群众看到了希望,才陆续发展起戈壁农业。种植过程中,党员自觉承担了宣传员、联络员、技术员,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帮助群众开展生产销售。”肃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尚建宏说。

为有效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园区结合自身特点,成立生产技术、管理服务、流通销售等先锋示范岗,创新开展了党群“帮帮带”活动,建立了党员联系种植户指导提高技术、联系困难户帮助扣棚种植、联系意愿户宣传示范引领的“三联系”制度。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采取“1+N”帮带措施,每个党员联系帮带1户至3户农户,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装备、自动吊蔓装置等新技术25项。新技术、新品种、新产业在肃州广袤的戈壁滩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党员真正成为戈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领头雁”。

牵住“牛鼻子”增添新动能

在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日光温室墙体上的“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棚”“党员帮带棚”标识格外显眼。标识牌上,不仅有党员种植户的姓名、示范品种、示范技术等,还有该党员所帮带农户的基本信息和承诺事项。

为推动戈壁生态农业快速发展,近年来,肃州区紧紧牵住党组织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园区党支部的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

各产业园党支部针对产业发展后劲薄弱、党员先锋引领作用不强、群众增收致富缓慢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依托戈壁资源优势,创建党员先锋基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思路,建起了“支部领产业、干部包园区、党员做示范”的工作机制,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事项。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会一课”等,创新开展以党员带头学政策比发展,争创模范引领的先锋;带头学技术比质量,争创科技引领的先锋;带头学经营比效益,争创致富引领的先锋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比三争创”活动。通过“亮明身份”践承诺、“争先创优”树标杆、“志愿服务”作表率活动,形成党员群众“比学赶帮超”的争先创优氛围,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为园区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这些年,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搭建温室、种植蔬菜、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发展合作社,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凝聚发展合力,是园区建设发展的‘主心骨’。”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党支部书记闫生军说。

按下“快进键”打赢攻坚战

今年,肃州区新建日光温室1400余座,相当于过去8年的建设总量,实现了戈壁农业的“肃州发展”加速度。

为加快园区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今年,肃州区实施了戈壁生态农业“百日攻坚”行动,在东洞、总寨等的戈壁滩上,新、改建了4个园区,新增戈壁生态农业面积13004亩。

“在新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党支部,组建了合作社,在基础设施建设、日光温室搭建、招商引资、配套服务等方面,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确保了园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尚建宏说。

至目前,新、改建的4个戈壁农业产业园已引进企业21家,签订入园协议落地项目20个,计划投资15亿元,拟建戈壁日光温室12300亩,有192户农户入园种植经营,就近吸纳1150人务工就业。

□苏尚全孙志贤

新闻推荐

非法集资相关法律汇编(八)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处理非法集资犯罪的通告》(2015年9月29日)为依法惩治非法集资犯罪,...

酒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酒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