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诗话(三十)●周大成
肃州八景之一
戴弁
南山积雪
酒泉城外碧云端,万叠芙蓉雪未干。
素影欲迷银汉迥,晴光不逐暖风残。
气吞沙漠千山远,势压番戎六月寒。
公馆日长清似水,几回吟望倚栏杆。
肃州,本为汉置酒泉郡。历经魏晋南北朝,均称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故名。”(《汉书·地理志》酒泉郡条下引东汉应劭注)。至隋,改为肃州,有平息内争,“振肃国威”之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一直沿袭。至民国废州,改为酒泉县。今为酒泉市肃州区。嘉峪关自西汉建立酒泉郡,两千多年来始终隶属酒泉。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伴随着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成立,才从酒泉分离,成立嘉峪关市。此“肃州八景”中有五首描写的景致与嘉峪关有关,故录于此。
作者戴弁(biàn)。字士章,生卒年不祥。明代江西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领乡荐,以教职擢(zhóu)礼科给事中。累官广西参政,颇具声望。后以功升任左布政使。继任甘肃凉庄道按察使,巡视河西州县,驻肃州,曾署理肃州边务。在此期间,作“肃州八景”诗。
南山,指酒泉城南横亘千里的祁连山,又称雪山。山势挺拔雄伟,四季积雪不消,其主峰在酒泉之南,海拔5546米。山峰奇秀,十分壮观。
这首诗描写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壮丽多彩的雄姿。在阳光和彩霞辉映下的祁连山似盛开的万叠荷花,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又像夜晚星空的银河,闪烁耀眼,银白如带。《肃州志》云:“南山积雪,千古不消,凝华积素,争奇献秀,氤氲郁葱,凌空万仞,望之如堆琼垒玉,真佳景也。”诗中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祁连山高峻绵长、横亘走廊的雄姿和素雅迷离、银装素裹的迷人景色。表现作者对祁连雪山挥之不去的情结和倚栏沉思、低回吟咏的形象。
北陌平沙
北上高楼接大荒,塞原如掌思茫茫。
朔风怒卷黄如雾,夜月轻笼淡似霜。
弱水西流青海远,将台南去黑山长。
远人遥指斜阳外,蔓草含烟古战场。
北陌平沙,即酒泉、嘉峪关西北广袤(mào)无垠的戈壁大漠。它东连内蒙,西接新疆莫贺延碛(qì),长达数千公里,为古战场之地。汉时,李陵与匈奴大战于此。《肃州志》云:“酒泉北去三四十里,皆平原旷野,为沙漠之地,草木不生,丘陵罕见,望之茫然,渺无涯际……岂古流沙之地欤?”弱水,《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即今甘肃的张掖河,又称黑河。发源于祁连山下,经张掖县西北流入居延海。将台,《肃州志》云:“(酒泉)城西十五里沙石堆中,筑土台四座,队列亦如墩形,但不甚高。相传先年此处樵采获金牌,上有字,今不可考。又云十二寡妇西征到此,筑台以居将领,号令三军。”黑山,《肃州志》云:“黑山,在州北180里,屹立沙漠中,黑水经其下,一名紫塞。其山口在(州)西北140里。
这首诗写酒泉、嘉峪关西北广袤(mào)的戈壁大漠景观。诗中介绍了它的地理环境:弱水,西北流入居延;青海,在遥远的雪山之南;西有将台古迹,北有黑山在大漠中沉眠。作者着力描绘了这块神奇的大漠多变的气候和奇幻的景致:冬春之季,朔风怒卷,沙尘暴袭来时,漫天黄沙,黑浪卷地,令人心悸胆颤;夏日天清日朗时,时或出现烟村云树、海市蜃楼之幻景,时隐时现,变化无穷;每当微风日落,茫茫大漠,轻若金浪,隐若连云;晴明之夜,月光轻笼,洒满银辉,大漠如霜,渺无际涯。作者用多彩的画笔,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美轮美奂、富于神奇色彩的大漠风光。
清河夜月
一水西来天际流,冷涵桂魂夜悠悠。
山河有影鱼龙晓,风雾无声鸿雁秋。
杨柳滩头渔下钩,芙蓉花外客登楼。
一时假我仙磋便,直上银河看斗牛。
清河,即酒泉城北的讨赖河,一称临水。汉代称呼蚕水,唐代叫金河,元代改名讨赖河。源出青海省祁连山脉西段讨赖掌,又称托赖掌。上游在崇山峻岭中西流到桦树沟(镜铁山)折向东北流,经冰沟出南山。中游从冰沟口向东经嘉峪关流入酒泉盆地,过酒泉城北流入金塔县境。下游从鸳鸯池折向北流,在汉会水县(鼎新)与东来的黑河会合,向北流入内蒙古额济纳旗,汇集成居延海。历代兴修水利,“内起垻数十条,分水引派,四面田土,咸赖此水灌溉,园林树木,遍野森罗。过夏水盛,恍若江湖荡漾。”解放后在嘉峪关车站北大河桥处兴建南北干渠,各一道引水灌溉。
这首诗写月色下讨赖河的迷人景色。河出祁连,绕城东流。每至秋月高悬,碧空万里,登楼俯瞰,讨赖河澄明如练,浮光跃金。或秋风拂面,杨柳垂青;月明星稀,长空雁叫;上弦斜月,犹如鱼钩,斜挂于疏林之上。大河如带,流入天际,使人产生几多遐想,直欲驾乘仙槎,渡上银河,领略天街奇景。《肃州志》曰:“至秋月澄空,而水色蟾光,上下交映,清景可嘉。”诗中运用联想,以虚写实,使景物更具浪漫色彩。
新闻推荐
千帆竞发逐浪前行 —— 改革开放40年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40年来,国企改革迎难而上、矢志不渝,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通...
酒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酒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