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植成为致富“金钥匙” 记肃州区铧尖镇小沙渠村郑庭彦的创业路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
开栏的话: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个重要工作坐标和时间节点。
即日起,本报开设“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专栏,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酒泉发展中经历的困难、挑战和来之不易的成绩;展望酒泉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扎实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凝聚合力、鼓舞干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记者王丽君
通讯员魏晓燕
这几天,肃州区铧尖镇绿源农业科技示范园日光温室内绿意盎然,各种热带水果长势喜人。园区负责人郑庭彦仔细查看桑葚和木瓜成熟情况,准备迎接游客观光采摘。
“前几年,园区主要以种植温室蔬菜为主,成本高,收益不可观。改种热带水果后,一棚收入超过10万元,比种蔬菜好多了。”郑庭彦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种植技术的成熟,目前种植的人参果、桑葚、木瓜、无花果、火龙果等热带水果全部挂果。
创业致富先试先行
几年前,郑庭彦还是铧尖镇小沙渠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现在,他已是酒泉市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小沙渠村党员创业带头人、铧尖镇绿源农业科级示范园区负责人。正是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的信念,让他走上了创业路。
1972年出生的郑庭彦,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深知农村的贫穷和落后是由知识匮乏造成的。他从小就有一个梦:长大后要学习传播农业技术,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让乡亲们多挣钱、挣大钱。
1993年,郑庭彦中专毕业后,回乡务农。对他的这一举动,父亲和乡亲们一开始都不理解,但凡有能耐的人都离开农村了。面对家人和亲戚朋友的不理解,郑庭彦开始认真学习农业技术知识,买书订报,听各类农业知识讲座,四处拜访农业专家,并经常高价买回一些农作物种子试种。常常是别人家的庄稼丰收了,他种的农作物却收获无几。随着经验与知识的不断积累,郑庭彦的试验获得成功,他家地里的收入越来越高。郑庭彦也成了村里的红人,家里经常挤满要资料、要种子、咨询问题的乡亲。
脱贫致富携手同行
郑庭彦深知,要想农民富起来,就得在农村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技含量高的名特优新品种。
2008年,郑庭彦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成立了酒泉市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会员17户。在郑庭彦的带领下,合作社积极组织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并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带动周边农村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高潮。
2013年,为带领群众发展特色蔬菜产业,郑庭彦在铧尖镇的支持下,集中流转土地,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了集规模化育苗、蔬菜新品种示范、生态观光及休闲采摘功能于一体的绿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推广日光温室、塑料拱棚。
“园区为我们致富帮了大忙,不仅全程指导种植,还帮我们销售蔬菜。”小沙渠村农户感慨道。
过去,农户种植蔬菜多是自育或从个体商贩手中购买种子,蔬菜品质无法保证,且存在盲目种植的现象。合作社成立后,郑庭彦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标准化种植,并经常请教专家,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市场等因素,引进优质蔬菜种子,优惠提供给农户种植,为生产绿色食品提供了原料保证。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品种也在不断增加,由原来的西红柿、黄瓜、豆角等,扩大到草莓、桑葚、无花果、金皮西葫芦、彩色甜椒、樱桃番茄、羽衣甘蓝等20多个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与民同心 为您守护 酒泉市举办“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周爱玲)5月15日是全国第九个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市公安局联合市金融办、银监局等12家单位,举办以“与...
酒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酒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