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绿色 ——金塔县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纪实

甘肃日报 2018-06-03 05:33 大字

本报记者孙海峰

初春,漫步在金塔县沙漠胡杨森林公园里,无疑是一种享受。尽管期待中的满眼金黄尚未到来,却可以凝望胡杨树发出的嫩芽,在感受静谧与苍凉的同时,体会生命的伟大,尤其是金塔人几十年来对绿色的守望与坚持。

很少有人知道,50年前,眼前这个满目生机的公园,曾是金塔县最大的风沙口。因为紧邻巴丹吉林沙漠,这里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风沙肆虐,是一片不毛之地。不仅这里,几乎整个金塔县都处在沙漠的威胁之中。

对金塔人来说,绿色意味着希望。为了这份绿色希望,60年来,一代又一代金塔人从人拉肩扛到科学治沙,再到巧妙用沙,栽胡杨、种梭梭、调柴草、固沙丘,境内森林覆盖率由1983年的0.58%,提高到目前的4.17%,形成了防风林网交错,经济林果镶嵌,绿色通道纵横的生态格局,林地面积从1983年的33.7万亩增长到目前的143万亩,人工和生物治沙62.7万亩,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面积分别减少18万亩和7万亩,连续20年实现了“双缩减”。

依靠人拉肩扛,他们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

金塔县地处河西走廊中端北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全县土地总面积2819.72万亩,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1815.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4.4%。全县境内有18个重点风沙口,全县10个乡镇均受风沙危害,直接受风沙危害的耕地4.5万亩,年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

对金塔人来说,风沙是一大害。

“在独沙窝,睡觉就枕个红柳墩,隔三差五就要刮一场黑风。刮过了,锅里碗里都是沙,拉条子拿水冲洗一遍继续吃。没有房子、没有帐篷,就背靠红柳墩搭个窝棚安家。就这样,我们每年种树都在2000亩上下。”时至今日,74岁的“老林业”倪万雄对于50年前进驻潮湖林场治沙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就是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不肯向沙漠低头的金塔人枕红柳墩、住地窝子,依靠人拉肩扛,先后投入劳力165万个,移动土石方、调运柴草、埋压沙丘,栽插风墙、设置草方格沙障,在各风沙沿线及重点风沙口移动土石方170万立方米,调运柴草2500万公斤,栽插风墙61公里,人工固定流动沙丘1.85万亩,形成了大面积的“人造戈壁”,硬是将库姆塔格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流沙挡在了金塔县之外,使35%的移动沙丘得到基本控制,全县18个危害最严重的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

为了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金塔县构筑了3道防线——绿洲外围以保护天然植被为重点,对植被退化严重地区实行封禁保护,控制沙源,积极引灌,促进沙生植被恢复,形成第一道防线;绿洲边缘人工压沙、退耕还林还草,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性防风固沙林带,遏制沙漠迁移、扩大,形成第二道防线;绿洲内部植树种草,建设农田林网,发展沙生经济林果产业,构筑第三道防线。

“在重点风沙口采取砾石埋压、设置草方格沙障等办法,共移动土石方80万立方米,调运柴草350万公斤,人工固定流动沙丘3.65万亩,形成了大面积的‘人造戈壁\’,阻止了流沙前移,使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遏制。”金塔县治沙站副站长赵清民说。

依靠科技巧干,他们创造了防沙造林的奇迹

治沙,要苦干,更要巧干。巧在哪里?就在“科技”二字。对此,从小就与沙漠打交道的金塔人深有感触。

(转2版)

新闻推荐

金塔县新城区黄金地块即将招拍挂公告

金塔县,大漠湖光相间,碧水胡杨相依,不仅是酒泉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主次双心、一轴三区”中的主中心,还是酒嘉城镇群的重...

金塔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金塔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