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接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金塔县筑牢控辍保学防线
本报记者杨璐
通讯员王冬梅
金塔县作为甘肃省率先通过国家“两基”和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的县份之一,始终按照“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家门口优质教育”的理念,按照“双线四级”机制控辍保学,坚持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教育。去年,金塔县小学与初中入学率均达100%,保留率小学达100%、初中达99.4%,实现了高标准保学。
“如何给群众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根本上是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问题,这是控辍保学的治本之源,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金塔县教育局局长刘中英说。
为加强控辍保学工作,金塔县分党政部门和教育系统两条线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建立起县政府—乡(镇、街道)政府—村组(社区)—家庭(家长),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家长)两条线四级控辍保学机制,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层层分解控辍任务,将责任主体具体到单位和个人。通过多级联合履职,严格控制了学生辍学。同时,金塔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结合乡镇工作督导每年开展控辍保学专项督导,通过查阅资料、入户核实、现场点评,确保乡镇控辍保学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每一节课,我们都精心准备、设计环节,用‘精彩\’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内容里来。”金塔县南关小学教师郑春花告诉记者,学校通过骨干教师“挂牌课”、教学改革“精品课”、青年教师“锤炼课”和课堂大开放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科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推行快乐教学、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适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方法。
“我们还因材施教,积极挖掘学生潜能,开展体育技能和音乐、艺术等特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金塔县天仓小学教师牛晓霞告诉记者,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按照“低起点、小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对“学困生”“厌学生”“问题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分类施教。在平常的学习中降低目标要求,让“学困生”“厌学生”“问题学生”不但在课堂上有施展的空间,在作业中也能找到信心;在班级管理、班级活动、校内活动、校外劳动中,发挥“学困生”的特长,对他们委以“重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体味成功的快乐,消除自卑心,重塑自信心,凝聚上进心,成为合格生。特别是在小组互助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资料搜集、实验操作、综合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受益匪浅,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只有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让他们时刻感受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逐步消除厌学、厌师、厌校情绪,才能营造‘有教无类\’的良好环境。”金塔县东坝小学校长刘万春说。
据了解,金塔县对贫困学生、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实行“两免一补”全覆盖,并协调残联、民政、慈善协会等对贫、残儿童进行特殊救助,减轻贫困学生的经济负担。近三年,金塔县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10632.953万元,约1.4万人次受到资助。
“城市教育资源短缺,农村教育结构分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是近年来我们工作着力的重点。”刘中英告诉记者,近年来,金塔县教育部门在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教育的同时,将乡村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立“强带弱”“城联乡”的学区制教育联盟责任区共享教育资源,通过调结构、强师资、配设备,让越偏远、规模越小的学校强起来、壮起来,留住了农村资源,增强了群众对农村教育的信心,有效提升了群众对农村教育的满意度。
“现在的农村,最安全的建筑是校舍,最靓丽的环境是校园,最齐全的设施在学校,最舒适的家园是学校,我们的孩子在家门口也可以接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师资强了,设备先进了,理念更新了,孩子厌学现象基本绝迹了。”金塔县鼎新镇芨芨小学五年级学生刘铭涛的爸爸说。
新闻推荐
本报金塔讯近年来,金塔县积极落实财政奖补政策,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助推新农村建设。今年,金塔县共完成投资3450万元,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807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和乡...
金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