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荒漠中书写绿色传奇 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开展荒漠化治理纪实

甘肃日报 2017-12-20 06:00 大字

本报记者张革文

金塔县地处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边缘,1815.9万亩的荒漠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4.4%,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问题严重。“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天上少飞鸟,黄沙四季扰”,是以前这里的真实写照。

如今,在这片漫漫黄沙上,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董事长胡兵带领他的团队,克服地域环境恶劣、没有灌溉条件、缺乏项目资金支撑等诸多困难,历时4年顶风冒雪、风餐露宿,在不毛之地上栽植的5400万棵梭梭树、9万亩的梭梭林带,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不仅有效地阻挡了风沙对9万亩农田、1000多户村庄的侵害,彻底结束了大敦门水库及干渠遭受风沙填埋的历史,而且缓解了沙尘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又启动了二期10万亩梭梭的种植计划,计划投资30亿元,实施31万亩的荒漠化治理项目,用塞罕坝精神在西北荒漠戈壁续写绿色传奇。项目完成后,金塔县累计造林面积将增加76%,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1.24%,地处沙漠边缘的鼎新镇造林面积将扩大5倍以上。

治沙播绿回报家乡

胡兵的家乡金塔县鼎新镇双树村,离巴丹吉林沙漠只有百米之遥。冬春时节沙尘暴频发,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2011年4月,在外创业成功的胡兵回家看望父母,正好遇上持续三天三夜的强沙尘暴。“沙尘暴袭来的时候,就像一堵黑墙一样压过来,白天变成了黑夜,伸手不见五指。人待在屋子里,感觉门板都被吹打得裂开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胡兵仍心有余悸。

沙尘暴停息了。胡兵一个人爬上沙坡,举目四望,村庄已面目全非,庄稼全部被掩埋,水渠也仅能看见轮廓。

怎么办?盖一座全封闭式房子,也许可以暂时解决自家的问题。要想保护整个村庄,只能让沙漠“变绿”,锁住风沙。

作出绿化沙漠的决定时,胡兵的家人、朋友、同学都很反对。

“那是地方政府的事,你一个商人,为啥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沙漠里栽树?白白扔钱呢!”

……

“不能让家园被风沙埋没,不能让父老乡亲背井离乡!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回报家乡,造福乡亲。”胡兵心意已决。

正当胡兵考虑如何保卫家园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内蒙古、新疆大规模种植梭梭有效防止风沙侵害的消息,于是当即决定到内蒙古、新疆考察学习。

春栽秋植沙漠披绿

在沙漠里栽植梭梭,水是个大问题。由于没有引水设施,公司荒漠化治理项目启动伊始,只能靠几台车拉水浇灌刚刚定植的梭梭苗。

“每栽植一株梭梭,就要浇一桶水,一天上百亩的栽植计划,浇水需要万桶以上。一天下来,衣裤里灌满了沙子,每个人都灰头土脸的。”大漠农林生态产业股份公司员工赵景福说。

“我们用编织袋装着梭梭苗,在沙漠里一步一步,盯着行距、株距栽植,风吹沙打,手上全是一道道干裂的口子。”回忆起第一年栽植梭梭的情况,技术员王吉会感慨万千。挖开一个树坑,把梭梭苗栽进去,再立即填埋好,浇上水。否则大风一刮,梭梭苗会被连根拔起。风沙大的时候,大伙儿就跪在沙漠里一步一步挪着走、挪着栽。

领工徐鹏程介绍,春季是沙尘暴频发的季节,沙尘暴一起,黄沙遮天蔽日,沙子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员工们的午饭都在工地上吃,碗里、水壶里都是沙子。

冬天寒风刺骨,夏日酷暑难耐,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大漠农林人将一棵棵树苗植入沙漠。从一行到成千上万行,从一点绿到一片片绿,一期9万亩梭梭种植计划全部完成,成活率达91%。

“每当看到望不到尽头的梭梭林,我就有一种成就感。这是我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赵景福说。(转2版)

新闻推荐

金塔县多措并举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本报金塔讯(记者张革文)金塔县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支撑,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谋划,全方位布局加快整合,多部门联动推进落实,文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县文化产业资产总额...

金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