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草圣”张芝的书法艺术特点和传承发展
在中国书法艺林中有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故事的主人公张芝就是甘肃瓜州人。
张芝(?--公元192年)字伯英,出生在东汉敦煌郡渊泉县(今瓜州县)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爷爷张享曾担任过汉阳太守,父亲张奂是东汉名臣,官至大司农,威望很高,曾经为国家安定边疆立下汗马功劳。弟弟张昶也是书法大师,写一手好章草,号称“亚圣”。外孙索靖亦是西晋著名的书法家。世人称赞张芝说“一门书香,四海清誉。”
张芝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他的勤学是中华学习史上的典故。在刚刚发明了造纸术的东汉时期,纸张无疑是奇缺品,无论是家中的衣服,还是锦帛,张芝一概拿来练字,写好后再将帛在池中洗干净,晾干后接着用,日积月累之下,池水都变黑成了“墨池”。张芝的刻苦精神让王羲之都为之赞叹:“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弗如也。”
刻苦的学习,让张芝掌握了过硬的书法基本功,从著名书法家杜度、崔瑗那里汲取营养,一下笔就符合书法准则,成为别人学习的楷模。他突破了章草字字独立、笔画分离的写法,创造了连绵缠绕、气脉贯通的“一笔书”,用笔连贯,起伏飞跃,号称“匆匆不暇草书”。后人称这种在张芝笔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草书为“今草”,它为后来艺术表现力更强的“狂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张芝对中国书法具有彪炳千秋的艺术贡献。从中国书法史发展轨迹看,从甲骨文到篆书成熟于秦,这才出现隶书。西汉隶书盛行,章草书才出现。但行笔迟缓且有波磔的隶书,字字独立、带有隶意的章草,都已不能满足人们新的使用和审美需求。张芝从民间和杜、崔等名家那里汲取了草书的艺术精粹,探索创造了跨时代的大草,即有别于章草的“一笔书”,当时亦称“今草”。根据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书断》的评价,认为张芝的草书一笔而成,血脉不断,“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精熟神妙,冠绝古今”。最后他的论断是:“伯英即草书之祖也”。
张芝的草书艺术出神入化,首创行云流水般的今草书,让汉字的艺术表现力获得空前释放,成为真正抒情写意的线条艺术。张芝创造了今草,明显提高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他对艺术不断创新、发展、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对后世伟大的艺术家如王羲之、怀素、张旭、苏东坡等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书法的第一座高峰,第一个圣人--草圣。
张芝仅存于世有五件草书作品。其代表之作《冠军帖》,字形犹如秀丽山川,沟壑纵横、溪流潺潺、百折千回、变幻莫测。张芝的草书是充分体验自然、充分观察自然之美然后融入自己的血脉而创造的产物。看他的草书,我们似乎也在自由地飞翔,无拘无束,欢畅淋漓,得到了极大的艺术满足。
在张芝的时代,他的书法已经风靡全国,人们珍爱收藏他的墨宝,已经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而东汉知名的书法评论家赵壹所著《非草书》一书,从另类的角度向后人展现了张芝书法带给当时文人学士的巨大艺术感染,展示了那些汉末书法迷们陶醉忘情于书法艺术的可爱模样:“十日一笔,月数丸墨。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这真是一幅勤学苦练之人的画像。张芝书法艺术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可以让人忘我用功,痴迷癫狂。
张芝能文能武,作为文士是儒生们的领袖,作为武将是将军们的楷模。他曾被东汉朝太尉征辟,又被国家公车府当做有道之人征召,但他淡泊宁静,不愿追求高官厚禄,常人看来飞黄腾达的“好机会”,他一概拒绝了。因此当时的人称赞他为 “张有道”,意思是他是有高尚道德的君子。张芝的故乡是东汉敦煌郡渊泉县,渊泉也就是今天的瓜州。张芝从瓜州走向全国,成为驰名海内的伟大艺术家。瓜州是他得到深厚文化艺术修养的成长沃土。
今天,一代代成长蜕变的张芝人赓续着草圣的文化脉络,深入挖掘张芝文化资源,讲好张芝故事,传承发展张芝精神。历时3年修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是瓜州县委、县政府推动“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倾心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融合经济圈着力建设的特色文化景区。园区占地681亩,是甘肃省首家以“书法艺术”为主体,集中表现“草圣”张芝的艺术精神,集书法艺术传承发展、休闲、娱乐、旅游、集会、展览、交流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和城市休闲生态公园。
近年来,瓜州县委、县政府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为契机,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连续举办了九届“张芝文化艺术节”和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全国行业书协名家作品展、全国草书名家提名邀请展等二十多场大型书法展览和雅集活动。在张芝纪念馆和张芝书法文化体验馆开展张芝文化研学游、开发“张芝艺术字帖”文创产品等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国内乃至国外游客和书法爱好者来瓜观摩学习。同时通过线上虚拟展馆同步展出张芝纪念馆的各类书展和馆藏约1800余幅精品,让更多人来了解张芝,喜爱书法,传播张芝书法艺术,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外地游客驻足瓜州,为城市聚人气、商气,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文化开放和文明交流互鉴。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不仅是书法专业爱好者的交流平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寻找文化传承、增强文化信心的摇篮。相信,在未来瓜州会真正成为文化生态的栖居园地,大漠深处的文化高地,天下书家的朝拜圣地!(张志林 吴艳)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李永金张海燕金秋送爽,瓜果飘香。在瓜州县南岔镇千亩有机设施蜜瓜示范园区内,蜜瓜合作社的技术...
瓜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瓜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