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原来木偶戏的前身与汉高祖退敌有关

甘肃工人报 2021-04-27 07:43 大字

我国早在西汉就出现了木偶戏,据史书记载早在汉代,人们为了祈福天神、驱邪避恶,百姓便把木偶当成戏具由人操纵演出,从此留下了节日和农闲时节玩耍木偶戏的风俗。《乐府杂录》载:汉高祖在平城为匈奴单于冒顿所围,濒于绝食,围城之军为冒顿妻阏氏统领。谋士陈平探知阏氏善妒,即造木偶美人运用机关舞于城上,阏氏不辨真伪,恐攻下其城后,冒顿将纳美女,遂下令退军,遂解平城之围。

甘肃省瓜州位于河西走廊,其历史悠久,早在三四千年就有先民从事生产劳动,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名城,也是古代中国西部的军事重镇。瓜州千百年来积淀了许多风格独异的民俗文化遗产,木偶戏是其中之一。木偶戏称傀儡戏,主要通过演员操控木偶来表演,并赋予故事情节。瓜州木偶戏地方色彩浓郁,是当地群众欢庆佳节、庆祝丰收的自乐性戏剧,也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继承了传统文化技艺的精髓,是古老而稀有的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和艺术价值。

瓜州木偶戏的造型艺术有雕塑、绘画、结构装置相结合,用物质来塑造人物形象,着重于人物形象本身的刻画而表现人物的形貌特征和思想品格。木偶戏有提线木偶、铁技木偶、杆式木偶、人偶一体、卡通人偶、荧光木偶等不同的种类,基本要素包括唱腔、锣鼓牌子、头子、戏装、道具、表演等方面,唱腔分为“高腔戏”和“平弹戏”,剧目为“撰本戏”和“小本子戏”,内容可分为“忠戏”“孝戏”“节戏”“义戏”。瓜州木偶戏一般表演时演员有3到8人,有时根据剧情需要扩充至10到20人。目前,瓜州木偶戏遍布双塔乡五个行政村,并辐射至周边多个乡镇,其中古城村最为活跃。

瓜洲木偶戏主要是“杖头木偶”表演配合秦腔演唱,“以物象人”的表演特性,决定木偶舞台的功能:遮蔽操纵者,分隔观、演区,突出木偶以吸引观众。它在表演形式上以提线木偶为主,杖头、布袋木偶为辅。

瓜州民间有这样的民谣:“簇簇人群看出神,登台傀儡似活人;长笛锣鼓紧又密,抬头东方天已明。”这是当地木偶戏的真实写照。大致而言,瓜州木偶戏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水淹金山寺》《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火焰山》《三打白骨精》《胡郎当》《孟姜女哭长城》《八仙过海》等戏。除传统剧目外也有即兴现编现唱的,如:《祁连山》《计划生育政策好》等脍炙人口的剧目。(来源:省文化和旅游厅)

新闻推荐

瓜州农业用水向高效“精细化”转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文博通讯员张晓彤“以前承包土地搞种植,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模式,每年水费、人工费就要几万元,不仅费...

瓜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瓜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