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走过石包城(组章)
大龚岔口
我们到来的时候,天空正飘着小雨,淅淅沥沥,像泪。
大龚岔口:八十一年前的四月,一支疲惫的红军队伍,摆脱了马家军的围追堵截,挺过了祁连山三十余天爬冰卧雪的磨难,自此,走出了祁连山脉。
三十余天里:没有粮食。没有棉衣。没有药品。缺少弹药。后有追兵……
战斗中,有人倒下了,再也没能站起来。严寒中,有人睡着了,再也没能醒过来。
——是怎样的意志,让他们在西征之途,写下了如此悲壮的一笔?!
站在大龚岔口。
用目光抚摸“红西路军西出祁连山纪念碑”,内心的波涛顿时风起云涌。
我愿是一粒干瘪的小麦,给他们饥寒的胃腹一丝安慰;我愿是一粒微弱的火苗,暖一暖他们冻僵了的手指;我愿是山坡上一丛刚刚泛青的梭梭,给他们传递一份绿色的力量;我愿是开着紫花的一朵马莲,给他们艰辛的征途一丝宁静美好……
隔着遥远的距离,我含泪的双眼看到,他们在此稍作逗留,又迈开向西的脚步。
内心里的那面指针,始终坚定而清晰!
而醒着的人,更像是一块钢铁;而继续前进的部队,更像是一枚握紧的拳头!
大龚岔口肯定因为迎接了这样一群历经艰辛的人而伤感。
大龚岔口肯定因为见证了这样一群怀抱信仰的人而骄傲。
欲血河西,可歌可泣!欲血河西,悲哉壮哉!
沉默的祁连山啊,为此,应该流泪!
石包城
北纬39°48′,东经96°04′。
注定这儿,是中国版图上独一无二的一块地理。——1937年4月18日,西出祁连山的中国工农红军到达石包城,在此短暂休整。
马匪无情,祁连有爱!
经过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祁连腹地行军,翻越龚岔大板的西路红军,在此,得到了热情的牧民给他们提供的食物和盐巴……
可以让力量在体内得以稍许的恢复;可以映着梭梭柴温暖的火光,低声哼唱一曲乡愁;可以让睡眠,在四月的风中轻轻抵近——梦中有妈妈的身影,更有祖国招展的旗帜……
千年的阳光,照耀着古老的城堡。
站在城堡上,河谷里的景色一览无余。芨芨草、梭梭柴、红柳和茅草氤氲着夏日的色彩,一直铺向天边。
他们,肯定也如我这般,不舍地张望过祖国的这片静谧土地。
而城堡下的草地上,鹅绒藤开着白色的小花花,百里香顶着一串串粉色的花穗,黄色的毛茛花像一张张笑脸。这些七彩的花朵,定然还记忆着这支队伍的身影。
因为接近高空,我们更能看清星星的美丽。
石包城,石头垒砌的古老城堡,在岁月的关照下一日日坍塌。但这地儿,这坐标,终会因一支红色队伍的到来,而在我们的血脉中永恒存在。
蘑菇台子
泥巴墙,低屋檐。
普通的两间土坯房。我看见雨水在墙体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迹。
这就是西路军西征以来领导层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会址——瓜州县蘑菇台子磨坊。
石磨早已停止了转动,但时光倏然间已流逝多年。八十二年前,红西路军左支队在磨坊内召集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北出十工山攻打安西县城,补充给养,同中央代表会师。
一张纸条,见证了民心所向。
“面粉1000余斤,小麦4000余斤,黄米400余斤,胡麻油30余斤,硝盐4口袋,羊30头,骡子1头,牛2头。”
榆林窟主持郭元亨的慷慨资助,使红西路军得以渡过难关。
站在磨房前,我看见榆林河水安静地流淌着。疲惫的战士们,肯定也曾在此听见了它细小而悦耳的涛声。
这个夏日,柳树、胡杨、芦苇、茅草……伸展浓密的枝叶,尽情装饰着这一小块戈壁深处的绿洲。
我看见安静的狭谷里,鸽子正在蓝天上自由翻飞,阳光记录了它们轻捷而幸福的翅膀……□宗海
新闻推荐
2018年7月20日,对翟文耿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那一天,国家税务总局瓜州县税务局与全国县级新税务机构同步挂牌。也是...
瓜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瓜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