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敦煌榆林窟东西崖将建桥梁,“阿拉上海人”邀请名家参与设计

岩夏 2017-12-06 09:15 大字

敦煌榆林窟拥有石窟艺术珍品,然而石窟分布于东西山崖两岸的崖壁上,西面崖壁的洞窟一直以来未能对公众开放。近日,上海“阿拉上海人”基金继成功举办一系列敦煌慈善爱心活动后,再献新猷,携手海上建筑、设计名家,着手参与落实连接东西崖之间的桥梁捐建计划。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距敦煌市区约170公里,地处瓜州县城南约75公里的峡谷中,清澈湍急的河水从峡谷穿流而过,响声不绝,两岸榆树成林,石窟因此而得名。洞窟分布在河谷两岸的崖壁中,东西相距不及一百公尺,石窟错落有致点缀于峭壁间,其精美的唐代至西夏、元时期的壁画艺术,在佛教石窟中占有重要位置。榆林窟崖壁

榆林窟始建于初唐(公元618—704年),历经五代、宋、西夏、元、清,现存洞窟43个,共有壁画5218.26平方米,彩塑259身,石窟寺前遗有塔,化纸楼等文物建筑18座。榆林窟因其晚期石窟艺术为中国同期石窟艺术的珍品,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属敦煌研究院管理、保护和研究。榆林窟壁画

12月4日清晨,捐建计划项目组一行来到敦煌,前往敦煌研究院与名誉院长樊锦诗等领导交流项目。樊院长为项目组一行详细介绍了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特质,以及榆林窟历史地理沿革和风貌。樊院长表示,希望将来的桥梁建筑式样应该与文物环境相配合,彼此协调统一。不能搞得太洋气,太惹眼,太突出建筑师的个性。总之要突出榆林窟的文化遗产,而不能喧宾夺主,突出大桥建筑的本身。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樊锦诗与“阿拉上海人”基金及项目考察组合影

这次的建桥活动,由上海知名艺术家丁乙负责桥梁外观方案设计。桥梁的结构设计则由华东建筑设计院建筑师周健负责。周健曾负责浦东机场二号航站楼、虹桥机场二号航站楼等重大建筑的结构设计。平面设计师、艺术家沈浩鹏负责榆林窟标识、标牌设计,他曾担纲负责上海美术馆、上海大剧院、上海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等几十所重要建筑场馆和机构的VI视觉形象设计,拥有丰富的视觉设计经验。丁乙、周健等与榆林窟工作人员在峡谷现场考察

根据榆林窟文物保护所所长宋子贞的介绍,在榆林窟架桥,以打通东西两岸崖壁洞窟参观路线的想法,是敦煌研究院几代领导的心愿。二三十年来,有关方面曾经有过多种设想和方案,设计图纸都有好几种成形,甚至还有日本专家参与其事。但由于资金、技术、环境条件等多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最主要的问题是,峡谷河流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之间,特别是山洪暴发的时候,水位高低落差相当大,有四五米以上的高差。而且,雨季洪水暴发时,常常携带上游树木杂草、泥流石块甚至建筑垃圾等杂物汹涌而下,很容易破坏桥梁设施,危害极大。再加上峡谷宽度只有几十米,最窄处不过十多米,建太高大的桥无疑会影响整个窟区文物景观面貌,显得格格不入,也并不实用。上述几方面的矛盾和困难,严重阻碍了建桥计划的实施。研究人员与名家在岩壁外考察

为此,这一次榆林窟文保所在敦煌研究院的同意下,经过反复讨论,先行预选了上、中、下游三个位置,请项目组的专家这次来实地踏勘选择。经过五六个小时的实地调查和反复论证,权衡利弊,最后大家才一致同意,选择在上游狭窄位置,未来设计建设一座轻便美观的桥梁,同时能有效消解水位落差、杂物冲击等问题。敦煌壁画

由于榆林窟处在峡谷中间,中间的河流将山崖分成二处,石窟分布于东西山崖两岸的崖壁上。因此处于西面崖壁的洞窟,由于河流阻挡原因,一直以来未能对社会公众开放。随着榆林窟的管理日趋完善,前来观摩洞窟游客日益增多。建造一座美观实用的桥梁,连结东西两岸,让游客可以观摩更多的洞窟,有效分流游客,同时减少参观等待时间等,成为当务之急,也是敦煌研究院和广大热爱石窟艺术的公众多年的愿望。

新闻推荐

增收有门路 致富有盼头 ——瓜州县“党建+”精准化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瓜州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各级党组织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推行“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的“准心”,瞄准脱贫攻坚,用精准化举措助力脱贫攻坚,凝聚了强大合力,实现了移民乡村的美丽蜕...

瓜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瓜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