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发家致富的引路人
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夜幕中瓜州县沙河回族乡常顺村村民回家的路,也照亮了村民的新生活。
在常顺村,谁家的男人打工要不到工钱,谁家的孩子上大学缺少学费,谁家的老人没有儿女赡养,谁家的枸杞急需剪枝了……每当这时,71岁的瓜州县沙河回族乡常顺村党总支书记赵克林总是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第一时间赶到,联系老板要工钱、发动群众捐学费、巧言说服不孝子、喇叭通知剪枝条……在他的带领下,常顺村成了全乡的致富“样板村”、新生活“示范村”。
1974年,赵克林在甘南州临潭县陈旗乡陈庄村担任村支书一职。2002年,赵克林率先带着一家11口人搬迁到沙河乡,在他的带动下,村子里的110多户村民第一批迁至沙河乡。从甘南到瓜州,村支书一干就是43年。刚到这里,由于生活贫困,移民群众的思想波动比较大,怨言四起。赵克林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积极宣传移民安置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动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多方努力,移民群众的思想逐步稳定了下来。
赵克林说,刚到沙河,条件特别艰苦,全村总共6300亩土地,3300亩就是僵板地,带领群众改良土地脱贫致富是他最大的心愿。多年来,通过改良土地、修整水渠以及县、乡技术人员手把手地帮扶,常顺村集中种植了4000亩地的枸杞,建成了一个枸杞示范点。“通过种植枸杞、外出务工,村里的大部分村民都脱了贫,住上了新房,还有几家致富典型修了小洋楼,买了小轿车,大家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赵克林说。
提起赵克林,村里的群众说:“他不但是带着我们发家致富的引路人,还是为咱们解决难事的热心人。”村民鲁玉忠的孙子患了疝气,急需做手术,家里拿不出钱来。赵克林知情后,主动拿出1000元钱,把孩子送进医院治疗,并号召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纷纷捐款,当即筹集到800多元治疗费,解决了鲁玉忠一家的燃眉之急。村里的一些村民去一家砖场打工,工资却拿不到手。赵克林了解到此事后,先是拿出自己的1万余元,垫付给急需用钱的村民,又与砖场老板协调,讨回了村民的血汗钱。
“住进新房了、村子变美了、交通更方便、经济作物能卖到钱。”走在常顺村街头,能感受到村民口中的乡村变化。
“刚来沙河时,地上庄稼不长,骑自行车去乡上,轮胎都被陷进路上的土里。现在过的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房子漂亮,马路宽敞,家家户户出行都有了摩托车或小轿车,生活很方便……”常顺村村民鲁海珍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以前在老家时,山大沟深,好多孩子想读书也没条件,后代没文化还提什么发展。迁到沙河后,村里连幼儿园都建了,孩子们上学方便了,再也没有辍学的孩子了。村里的学生娃们都很好学,每年都能出几个大学生,这点是我最欣慰的。”赵克林说。
“以前许多村民说羡慕人家城里人跳广场舞,现在我们村里有了健身广场,还组建了社火队和秦腔演唱班,农闲时节大家聚在一起搞娱乐活动,特别高兴。”赵克林说,自从有了健身广场,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素质提高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王丽君杨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燕)今年以来,酒泉市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开发培育、包装制作、宣传提升,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呈现喜人发展势头。今年,酒泉市计划开工建设110个文化发展项目。...
瓜州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瓜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