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树下话丰年

甘肃农民报 2021-11-27 11:16 大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何成军 王倩 王甜

有人说,去敦煌旅游,不吃敦煌灰甜枣,将会终身遗憾。因为敦煌灰枣出生高贵,从黄帝故里新郑剪枝,栽种在鸣沙山下的万亩枣园,沐浴着大漠阳光,历经9年才能开花挂果。敦煌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日照时间长超过15个小时,颗颗蜜甜,自然风干,有机高钙,富含丰富的营养维生素,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敦煌第一枣乡!

金秋时节,走进敦煌市万亩红枣科技示范园区,一颗颗自然风干的红枣似玛瑙挂在枝头,淡淡的枣香四溢田野,为金秋敦煌抹上一片浓郁的红色,敦煌大枣迎来了丰收季。

敦煌市万亩红枣科技示范园区位于敦煌市郭家堡镇土塔村一组,始建于2010年4月份。该镇以灰枣和骏枣为主栽品种,全镇累计红枣种植面积达4528亩,年产量2500余吨。

今年48岁的梁虎是园区的负责人,2010年4月以一亩地400元价格流转了448亩地开始了他的“创业史”。

2003年,意气风发的梁虎怀揣着对未来的期盼来到新疆若羌干起了农资生意,凭借良好的信誉、灵活的头脑和忠厚的性格,梁虎很快就赢得了当地枣农的信任,农资生意风生水起,很快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当时新疆沙漠红枣的市场行情非常好,60-120元一斤都不够卖,可以说谁有最多的货,谁就能在这场浪潮中挣最多的钱。红枣市场的疯狂也刺激了农户们,他们想方设法提高产量。除草剂、农药、化肥被频繁用到枣树上,这种状况下种出来的红枣品质可想而知,梁虎的农资生意越来越火爆,但他深知,只有提高红枣品质,才能永葆市场竞争力。

2010年,梁虎放弃了当时红火的农资生意选择回到家乡敦煌种枣。一方面想提高红枣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想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把赚的钱全部投到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上种红枣,而且10年后才能看得到收成,亲戚朋友都觉得他疯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在离敦煌莫高窟10多公里远的沙土地上,开始了为期10年与天斗与地斗的“苦难行军”!

万事开头难。外来的枣树品种无法在沙土里扎下根,更别说茁壮成长了。梁虎突发奇想,既然外来枣树无法扎根,那么通过嫁接技术接到本地的酸枣树上是不是能存活下来呢?

想到就干,经过500多个品种的实验和筛选,优质的红枣品种终于在大漠扎下了根。

看护幼苗长大的日子是漫长而又艰苦的,梁虎突每天都住在枣园的小屋里,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陪护着它们。

这一陪,就是10年!

(下转3版)

新闻推荐

赵朴初存贺年片精选展开展

近日,由赵朴初文化公园管理处主办、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办公室协办的“赵朴初存贺年片精选展”在赵朴初纪念馆开展。...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