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纪》繁体线装版面世
□周 思
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近日推出《敦煌本纪》繁体线装限量珍藏版。本书系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甘肃省作协主席叶舟潜心十六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共计109万字,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第四届“施耐庵长篇叙事文学奖”、第七届《芳草》文学女评委奖大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等荣誉。
为什么《敦煌本纪》这样一部当代小说要以繁体线装版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敦煌本纪》题目中的“本纪”二字来源于史书中一种特殊的体例,这是由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文学样式。《史记》堪为典范的历史书写是中国文学传统中最璀璨的篇章,它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流。作家叶舟独异于先锋派师法西方的写作,转而投向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汲取源源不绝的文学养分,在当代首开“本纪”写作的先河,为敦煌写下这部皇皇百万字的传记——这部长篇小说在新世纪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席位。
《敦煌本纪》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承继不仅是在体例上,更是在语言和内在精神上。《敦煌本纪》的语言厚重苍劲,词句之间充满诗意,有着如莫高窟千佛圣殿般的素朴庄严,恢宏大气却不冗长繁缛。古典诗词曲赋与西部民间俚俗方言在小说中融合得自然流畅,作者叶舟收放自如、苍凉豪迈的诗性语言独具个人风格特色。
《敦煌本纪》亦有一种肃穆郑重的精神气度,中国的儒释道精神经过作者的精心萃取,自然流淌于字里行间。正如叶舟所言,他要筑造一座纸上的敦煌。而筑就这座敦煌圣殿需要形式与内容恰如其分的配合,方能达成思想和美学的完整。繁体线装版的《敦煌本纪》将中国文学从古至今的精神血脉相连,是纸上敦煌最稳固精美的基石,能够承载这部厚重深情的巨著。
不同于司马迁的《史记·本纪》记述由天子帝王主宰的历史,叶舟的《敦煌本纪》将笔触伸向在敦煌大地上繁衍生息的普通民众。这一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身份有乡贤、商人、医生、官宦、游击、和尚、土匪、洋人、道士以及各种身份低微、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的悲喜呼吸曾湮没在史书之中,但叶舟却在这些普通人身上看到敦煌真正的历史。《敦煌本纪》写出了敦煌人的心灵史、灵魂史、精神生活史,可谓是一部敦煌人民的史诗。
叶舟是著名诗人、小说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敦煌本纪》的酝酿和发酵长达16年,叶舟实地勘察十几次,资料的准备和消化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将这本书视为30多年写作生涯中最大的考验。叶舟坦言:“敦煌是我诗歌的版图,是我的文字安身立命的疆土,也是我个人一命所悬的天空。惟有她,才能配得上‘本纪’这个称谓。与其说是迷恋,不如说是一种皈依;与其说在供养,不如说此乃一块福田。”
叶舟用《敦煌本纪》重新发掘祖国边疆的文化资源,回望中华民族的少年时代,厘清伟大文明的来路,并获得今天的力量与担当。《敦煌本纪》这部史诗级巨著,直追民族精神根脉,又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叶舟把敦煌这一博大而抽象的文化资源有机化为小说的内在资源,将敦煌文化灌注于作品的肌体当中,以高超的感知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再现了一个生动的敦煌风物图和河西走廊传奇史,用这部满注心血的诚意之作致敬敦煌。
新闻推荐
新甘肃客户端10月17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杨)为加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敦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敦煌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