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1],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2],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3],使民心不乱^[4]。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5],实其腹^[6];弱其志^[7],强其骨^[8]。常使民无知无欲^[9],使夫智者不敢为也^[10]。为无为^[11],则无不治。
注释:
[1]尚贤:推崇贤能。“尚”,河上公本、傅奕本同,其他诸本作“上”。“上”通“尚”。《战国策·赵策三》说:“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2]贵:重视,珍惜。难得之货:稀有的财货。
[3]见(xiàn):显现。可欲:能激起欲望的东西。
[4]“心”:帛书本、敦煌甲本无,其他诸本同王弼本。汉简本、河上公本、想尔注本作“使心不乱”,帛书本作“使民不乱”。王弼本、傅奕本作“使民心不乱”,应为原文。乱:昏乱,惑乱,混乱。
[5]虚:淡泊,宁静。老子尚虚,《老子》第十六章有“致虚”的概念。
[6]实:饱。
[7]弱:减少,削弱。志:心志,志向。
[8]强:使强健、健壮,增强。
[9]知:知识。
[10]智:才智,聪明。
[11]为:行,施行。
点评: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否定一般性的“有为”治理,实行高超的“无为”治理。本章大意是:统治者若不去推崇贤能,就能使人民不去争夺名位;若不去珍视少有的财物,就能使人民不去从事盗窃活动;若不去显露激起人们欲望的东西,就能使人心不产生惑乱。因此,圣人的治理,能使人民保持心灵的淡泊和宁静,让人民丰衣足食,减少不必要的欲望,增强体质,常常使他们保持纯朴,少识少欲,也使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不敢去斗智取巧。统治者如果真能奉行无为、清静和不干涉的治道,他就会把国家的一切都治理好。
新闻推荐
“金秋助学”送温暖 学史力行勇担当 敦煌市总举行2021年金秋助学金发放仪式
本报讯9月10日,敦煌市总工会举行了2021年金秋助学金发放仪式。据悉,本次救助对象为参加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被全日制普通高...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