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种业强省建设
马忠明
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加强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种源“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加强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加快推进制种和繁种基地建设,完善种业监管体系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年初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就“打好种业翻身仗”进行了安排部署。甘肃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我们要抢抓机遇,努力推进种业强省建设。
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在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完善一批作物种质圃,承担多年生、无性繁殖作物及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加大特异种质资源、优异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及微生物资源的保存。在全省特殊生态功能区,加强野生资源的原生境保存与监测,确保甘肃省特色种质资源的安全。建立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基因发掘与种质创新技术体系,创制优质、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的新种质。开展高通量、规模化表型及基因型鉴定,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发掘携带优异基因资源的种质材料,建立基因型与表型数据库,为种业强省提供种质保障。
加强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设20万份以上容量的现代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西北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中心,满足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未来50年种质创新和重大品种选育的需求,并争取纳入国家种质资源保存库。争取国家支持,建立种质创新与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敦煌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抗旱鉴定站、张掖国家级玉米种质资源抗逆鉴定站、定西国家级马铃薯种质资源抗逆鉴定站和清水国家级小麦种质资源抗病鉴定站等基地,为种业强省提供条件保障。
加强种源“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以种业关键技术原始创新为目标,重点突破优异种质形成与演化规律、重要性状协同调控机理、代谢调控网络与合成机制。借助农作物精准育种理论体系,构建分子设计育种平台。加快建立作物幼胚一步成苗培养和快繁技术体系,缩短育种周期。研发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组合诱变技术和单倍体育种等关键技术,强化育种基础。
加强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围绕全省农业发展重大需求,启动主要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利用及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培育环境友好、资源高效、优质专用、适宜轻简化栽培和机械化生产方式的突破性新品种。重点培育抗旱抗锈丰产小麦、牛肉面专用小麦、高淀粉和营养强化马铃薯、高含油抗倒伏宜机收油菜、高含油率和高亚麻酸胡麻、密植宜机收玉米、功能性青稞和大麦、抗除草剂和营养型小杂粮等重大新品种。
加快推进制种和繁种基地建设。推动张掖玉米制种、酒泉蔬菜制种、定西马铃薯繁种三大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完善种子生产基地基础条件建设,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保障供种能力。建立甘肃省种业科创中心和作物南繁研究院。发展一批以地方特色品种研发为主的科技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一批“陇字牌”种业企业,推动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种优势和产业优势。
完善种业监管体系。行业管理部门要牵头创新区域协作机制,及时提供产销信息,建立种子质量控制监测检验中心,做好种子质量的监测控制及生产加工过程检疫性病害检测防控,推进种子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地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制定适合国情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与措施,营造良好的种业发展环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满福)记者4月2日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