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微言】重基础,解决“卡脖子”也须练好基本功 接地气,组队到现场“零距离”找寻难题

安徽工人日报 2021-02-03 02:09 大字

案例:在近日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中科院院士罗俊建议进一步打好初高中阶段学生数理化基础。他说,“如果物理基础打不好,对工科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严重影响。”中科院院士方忠在发言中同样提到了“基础”问题。他建议,要高度关注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政策衔接。

观察:让学生在最好的年华打牢基础理论的根基,这是培养更多创新人才的“基本功”;要在青年成长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对基础研究进行长期稳定支持,这些观点在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当下,尤其具有启示和提醒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发达国家运用技术优势不断对我国相关产业进行打压,使我们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卡脖子”问题。要突破重围、破除瓶颈,就必须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更强调自主创新,并集合优势资源,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以期在短时间内见到效果。但与此同时,也要如两位院士所建议的,练好科学的“基本功”,重视长远发展。

不可否认,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学生对基础性学科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的趋势,一些地方也频频出现从别的地方挖人而不重视培养人、集中项目资源大搞突击而不重视长期稳定的支持等情况,这或可一时见效,却不利于长远发展。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因为一门课程比较难就“绕”过去;让研究者耐得住寂寞,不能因为是基础研究就不去干、是冷板凳就不去坐,或许,这才是更为长远的百年大计。

案例:一家石油物探企业组建“零距离”技术支持团队,一年中在生产现场解决勘探难题55项,研发设备6套,推广应用设备30余套——他们在敦煌作业部发现,地震电缆剥缆中存在易伤手指、效率低的情况。经攻关,他们研发出物探剥缆机,不仅消除了手工剥缆的伤人隐患,且提速10倍以上;在戈壁滩、盐碱地坚硬地表埋置检波器费力费时,且可能影响品质。团队为青海物探处“量身定制”出背负式检波器埋置器,使埋置优良率成倍提高。

观察:上述这些案例,似乎难以称得上“高大上”,但却能解决一线作业时遇到的难题。从一个侧面看,这些难题或许还称不上是“问题”,毕竟并不是不能使用,一线工人甚至不会专门把这些难题上报,直到技术团队“零距离”上门发现。

到现场找难点、上平台找方案、把解决的方法送到一线,这种“零距离”服务不仅运用于脱贫帮扶,还运用于技术帮扶,这确实让人开眼界:

一是主动收集、组成技术团队上门服务的科学态度。总部组成团队巡回上门,主动进沙漠到戈壁赴海外,在与一线工人同劳动中、从职工的牢骚抱怨中,找出问题和不足。这种主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态度,必将促进技术难题的解决,从而促进高效作业,也让员工获得更好的劳动体验;

二是不闭门造车,而是运用平台、外脑进行开放攻关的科学方式。带着收集来的问题,运用对接各相关装备技术支持的平台,由专人持续进行设备需求搜集、整理、信息反馈;针对难题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方案、技术论证,共同确定研制方案,使得解决过程开放、科学、高效。

新闻推荐

定西市作家成志达新书《静雪与呼吸》出版

本报讯(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王谦虚)近日,定西市青年作家成志达的新书《静雪与呼吸》,作为兰州市文联“传承繁荣兰州文...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