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万亩防护林遭“剃头式”砍伐? 甘肃通报调查结果: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林退沙进不明显

华西都市报 2021-01-27 02:54 大字

甘肃通报调查结果: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林退沙进不明显 近日,有媒体报道甘肃敦煌阳关林场十年来持续遭大面积“剃头式”砍伐,引发网友关注。1月26日,甘肃省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日前媒体报道的“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介绍相关情况。据介绍,调查组在调查中没有发现“剃头式”采伐情况,也没有发现砍树种葡萄的情况。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未发现阳关林场林地大面积减少,没有出现明显退化沙化现象,不存在威胁敦煌生态环境情况。

媒体报道

防护林遭大面积砍伐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甘肃敦煌阳关林场近十余年来持续遭遇大面积“剃光头”式砍伐,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由此人为撕开一道宽约5公里的库姆塔格沙漠直通敦煌的通道。

据了解,在我国八大沙漠中总面积排名第六、流动性排名第一的库姆塔格沙漠,每年以约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南扩展,直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地处该沙漠东缘、曾经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阳关林场,是敦煌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

报道称,1月上旬,记者穿行于阳关林场,只见猎猎大风裹挟扬尘漫沙,一路呼啸掠过稀疏残破、地表裸露的林带,流沙前沿已伸出沙舌向东爬越,“绿退沙进、沙漠逼人”的情形已然显现。记者实地踏勘看到,阳关林场被砍伐的防护林地全部用来种植耗水量大、需频繁扰动地表土层的葡萄。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来自外地的承包户蜂拥进入阳关林场,大面积租赁林地开发建设葡萄园,葡萄园大面积挤占生态林地甚至有全部取代之势。来自阳关林场的资料称,目前葡萄生产已成为林场的支柱产业。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司建华表示,阳关林场的主要功能是防沙固沙,大面积种植葡萄过度消耗水资源,不仅起不到防沙固沙作用,还会导致区域生态功能不断衰退,加剧沙漠化风险。

官方回应

1.葡萄园面积无大变化

1月26日,甘肃省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日前媒体报道的“敦煌市阳关林场防护林被毁问题”介绍相关情况。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郭春旺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阳关林场引进筛选包括葡萄在内的果树品种进行推广栽培,成为林场区域内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根据调查,2006年林场承包改制时,实有葡萄园地面积3304亩。通过卫星遥感资料比对,2006年至2011年间,葡萄园地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2012年,承租林地的敦煌葡萄酒业公司通过残次林改造,新建葡萄园地400亩。至此,林场实有葡萄园地面积3704亩。2013年以来,葡萄园面积再无增加。

2.未发现“剃头式”砍伐

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田葆华指出,阳关林场的防护林大部分栽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后期,以杨树为主。依据有关规定,阳关林场每年都会开展杨树低质低效防护改造工作。

其间,阳关林场向上级林业部门申请办理了林木采集,折合面积105亩。调查组在调查中没有发现“剃头式”采伐情况,也没有发现砍树种葡萄的情况。

3.林场林地未大面积减少

据介绍,调查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未发现阳关林场林地大面积减少,没有出现明显退化沙化现象,不存在威胁敦煌生态环境情况。

郭春旺表示,敦煌市域面积为3.12万平方公里,主要是荒漠地貌。敦煌、阳关为两处相距约70公里的绿洲,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阳关林场是阳关绿洲的一部分。调查组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阳关绿洲面积及植被情况没有明显变化。从1983年开始,阳关地区西土沟流域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且呈现小幅增加趋势。

综合央视、经济参考报

新闻推荐

敦煌万亩防护林被毁,是谁逆生态保护而行?

■来论据报道,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沙阻沙绿色屏障——曾拥有约2万亩“三北”防护林带的国营敦煌阳关林场,...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