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中部凹陷” 江苏谋划“蓝色突围”

澎湃新闻 2020-01-22 12:46 大字

海洋经济,成了今年江苏“两会”上的热点词汇。江苏省政协官网显示,多位委员的提案都在聚焦江苏海洋经济的突围路径。

这背后,是江苏海洋经济发展和其经济强省地位不符的尴尬。2018年的数据显示,江苏海洋经济总值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中仅列第五位。

江苏沿海目前也没有跻身GDP“万亿俱乐部”的明星城市。相比之下,山东有青岛,浙江有宁波,辽宁有大连。

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向海洋要空间,实现“蓝色突围”,不仅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精神,更是江苏实现自身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直以来,江苏发展的传统优势板块在于沪宁走廊。但在长达1000公里左右的海岸线上,长期存在龙头企业偏少、海滨城市特色不足等突出问题。

澎湃新闻注意到,本次江苏“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鲜明地提出,江苏“蓝色国土”的意识目前还不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大。

此前也早有专家学者发文,呼吁加快江苏海洋强省建设。比如,连云港市社科院院长孙巨传在相关文章中指出,江苏只有扬长避短,面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才能突破人多地少、陆域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形成新的增长空间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江苏的“蓝色引擎”,还有待“开足马力”。

“蓝色大战”,江苏处于下风

歌手周杰伦在歌曲《龙拳》中写道,“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沿海大省江苏正处在“弓臂”的中间位置,向东直面日韩。

但放眼“弓臂”的南北,江苏海洋生产总值在数十个沿海省份中并不突出,和同为经济大省的广东有较明显的差距。

公开数据显示,江苏2018年海洋生产总值为7600亿元左右,不到广东的一半。后者海洋生产总值达到了1.93万亿元,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

而和近邻山东相比,江苏2018年的GDP比山东多1.6万亿元,但在海洋生产总值方面,反而比山东少了近8000亿元。

排在江苏前面的还有浙江和福建。其中,福建的海洋生产总值在2018年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同时还值得关注的是,江苏沿海并没有诸如青岛之于山东,宁波之于浙江,大连之于辽宁这样,有明星城市“撑场面”。

江苏沿海三市中,GDP最高的是“江海明珠”南通,2019年GDP预计实现9400亿元,总量位居江苏第四。

盐城则长期位于江苏中游。因海港得名的连云港,经济总量更是在江苏常年排名倒数第二,近几年来仅以微弱优势高于年轻的地级市宿迁。

甚至在拥有“海洋大学”这方面,江苏都要慢一拍。2019年,坐落于连云港的原淮海工学院,历经多年涉海专业的深耕,终于“华丽变身”为江苏海洋大学,成为江苏首个,也是全国第七所“海洋大学”。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2002年,原青岛海洋大学就成功更名为“中字头”的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原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作为经济大省、沿海大省,同时也是教育大省的江苏,却在创建“海洋大学”方面,显得有些“吞吞吐吐”了。

就目前来看,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态势的相对落后是全方位的。本次江苏“两会”期间,江苏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在《关于加快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中指出,长期以来,江苏沿海地区依赖江苏南北平衡发展战略以及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作用,发展处于离散状态。这就导致了,江苏沿海临港产业布局不合理,港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缺少有影响力的主导产业群。

同时,江苏沿海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海洋新兴产业的比重偏小,形成了我国沿海经济带的“中部凹陷”。

产业兴城

身处“洼地”,反过来说也意味着潜力和机遇。接下来,面向海洋要空间,或将成为江苏打造新增长极的战略方向。

江苏海洋资源可谓丰富。江苏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在相关《建议》中指出,江苏拥有一千多公里海岸线和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滩涂湿地,沿海地貌独特。

同时,还拥有条件较好的海港港址14处,连云港、滨海港和南通港等港口群,正在勾勒一张链式发展的画卷。

江苏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建议,要积极培育与发展高端主导产业,通过培育大产业,主攻大项目,延长产业链,形成功能清晰的江苏沿海产业带。

澎湃新闻从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18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获悉,近年来,国内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和滨海旅游业都实现了强劲增长。

对比江苏版本的相关统计公报(下简称《江苏公报》)不难发现,目前,江苏主要的海洋产业还聚焦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等。

也就是说,对标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江苏海洋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比如日益火热的滨海旅游业,江苏沿海拥有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湿地,并设有两个国家级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和两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花果山、狼山、范公堤等自然景观遍布沿海各地,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但就目前来看,江苏滨海旅游产业还不突出。上文所提《建议》中也指出,江苏海滨城市特色还不明显,海洋文化等海洋服务业发展缓慢。

此外,与海洋经济强省相比,江苏优秀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储备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和一流学术骨干匮乏,苏北沿海问题更是突出。

去年8月,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后不久,校长宁晓明便带队走访了部分涉海企业和机构,比如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在宁晓明看来,更名后的江苏海洋大学视野要进一步拓宽,“要跳出连云港建设海洋大学,而不是连云港的海洋大学”。宁晓明向澎湃新闻表示。

他说,下一步,学校将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的海洋大学,力争在全国的海洋大学以及所有高校中的排名实现大幅提升。

澎湃新闻从江苏海洋大学获悉,截至目前,学校已有涉海专业(含涉海方向)28个,占比达41%,基本覆盖了江苏所有的海洋产业门类。

呼唤省级层面统筹

过去的2019年,江苏海洋经济实现了一些新突破。

除了江苏海洋大学成功完成更名,《江苏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已于2019年6月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澎湃新闻注意到,《条例》以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推进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对促进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规范。

在大项目方面,江苏沿海也已经开始“落子”。比如位于南京的梅山钢铁,计划近年内搬至盐城滨海,再造一座2000万吨级规模的“未来钢城”。

还有今年1月18日,中天钢铁绿色精品钢项目正式落户南通海门,这家总部位于常州的钢铁巨头,将在黄海之滨开启“二次创业”的征程。

但正如上文所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长期处于离散状态的现实,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需要省级层面进行统筹规划。

本次江苏“两会”期间,施学雷委员就提出,江苏沿海开发多由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自行组织,缺乏省级层面的总体规划统筹引领。

汤建鸣等四人提出了类似观点。目前,广东、浙江、福建等省都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海洋经济发展协调机构,江苏迄今尚未建立。

同时,沿海绝大部分省份均设有海洋局,或在自然资源厅加挂海洋局牌子,负责组织开展海洋经济工作,只有江苏是例外。

在此情况下,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相关支持政策和工具,江苏在设立海洋经济专项资金、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方面动作缓慢、困难重重。相比之下,浙江每年安排20亿元用于补助海洋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广东从2018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3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海洋经济建设。

汤建鸣等四名委员建议,成立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厅,同时在省自然资源厅加挂省海洋局牌子。

同时,建议加快组建省国有海洋投资公司,重点扶持海洋新兴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以及海洋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

他们还建议尽快组建江苏省海洋研究院,并争取在江苏筹建国家级海洋科研单位,或在江苏建立分支机构,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事实上,开发利用海洋,是大国崛起和地区振兴的必由之路。正如江苏省委研究室调研组发表于2013年的一篇调研报告所说,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 公里内的海岸带地区。因此,面对国际国内海洋开发竞争新趋势,江苏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坚守大漠 甘做敦煌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事迹报告会在兰举办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华静)1月18日,省文物局邀请了敦煌研究院有关专家学者在省博学术报告厅举行了“时代楷模”...

敦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敦煌,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