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晨书房“年终总结” 我们的读与写

江淮晨报 2020-01-05 07:07 大字

首先感谢您在新的一年,又一次打开了我们的报纸。回首2019,每一本书,都像一个好友,陪伴我们走过晦暗与美好,带给我们感动与震撼。下面,让我们跟随2019年的一张张报纸,开启回顾篇,一起回顾您与晨书房的读书旅程。小编以“年终总结”的方式,给读者朋友们做一期年度收官的封底。

陪您读书 我们初衷不改

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究竟有何不同?林语堂说过:“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它能拓展灵魂的广度和宽度,让你拥有富庶的灵魂。读书给予我们生活的勇气,能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温柔安定的内心;读书也可以让你以体恤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和自己和解。

读书应当是一种享受:出于功利性去读的书,多多少少读来都有不畅快之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去寻找书中蕴含的价值;各色的书都得尝一尝才知道适合自己的口味;读书习惯的养成相当于为我们建立了一个避难所,书能让你忘却周围的纷扰,只是单纯地沉浸在阅读的愉悦感之中。

读书也要有所讲究:木心:不要找对自己胃口的东西,要找味道;汪曾祺:读杂书,自有情致在其中;梁文道:讨厌书单,根据个人需求读书。

他们的读书说:季羡林: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金庸:读书可以解惑,你的人生会一直快乐的,读书能让你获得一辈子的快乐;林清玄:读完一本书,有一个空间去思维,使这个书变成你生命养料的一部分;余秋雨: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光会读还不行,还要有所得。关于读书笔记,名家这么做:韩愈:“提要钩玄”,读书一定要写笔记,而读不同的书,又有不同的笔记法;钱钟书:笔记要不断添补,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朱光潜:须笔记纲要精彩,读过的书须笔记勾线提要,精彩的地方要有自己的见解;吴晗:“摘卡片式”笔记,灵感随想随记;黑格尔:摘录分类读书笔记——即把读过的东西详细地摘录在一张活页上,分门别类加以区分。

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拿来翻一下或者读几页内容都是好的,总而言之,开卷总会有所得。那名家是如何说开卷有益的呢?朱光潜: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老舍:读书时快乐至上但也要严谨认真;林语堂: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出自本心地去沉浸到阅读的世界里去,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隐藏在家书里的教育秘密:曾国藩:传统教育的治家之道;梁启超:子女亦是朋友,相互尊重平等;傅雷: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的人生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父母或者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且持续终生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便在孩子成年后依然会留下深刻的烙印,父母所给予的积极影响相伴一生。

读书要天天读,正如吃饭一样,要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才能强壮起来。千万不要偏食,专吃一种食物,是成长不好的。只有均衡饮食,全面吸收,才能更好地成长。

世界上任何的书籍不能给你带来好运,却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每一本读过的书都会在我们生命中划过深深浅浅的刻痕,而有些书产生的力量,甚至有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著名作家麦家曾说过:“读书,我想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但读书如果能够坚持下来,又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新的一年,小编会继续陪大家读书,所以,不仅仅是过去的2019年,现在,乃至遥远的未来,晨书房初衷不改,那就是:陪您一起读书。

推荐好书 我们始终都在

2019年,读书人收获满满。

重量级作家们新作纷呈。“新写实”派作家池莉推出大部头的《大树小虫》,阿来完成了《云中记》,麦家的《人生海海》雄居各类榜单……非虚构方面,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收获粉丝无数,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以一种特别的姿态进入读者视野,唤醒民族的敦煌记忆……

而在视野更广阔的新书榜单上,外国文学、人文社科、儿童文学、科普新知、悬疑推理等诸多门类,都以持续上新的方式不断充实着读者的书单。

2019年,晨书房与读者一起经历了许多文学大事件。国际布克奖揭晓,阿曼女作家朱哈·哈尔西凭《天体》获此殊荣;8月份,国内茅盾文学奖公布,徐怀中、梁晓声、陈彦、李洱、徐则臣五位作家获奖;国外诺贝尔文学奖双黄蛋揭晓,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和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同时获奖。当然,对于这些作家来说,这是收获的一年,对文学来说是一个“后评奖年”。

作为“后评奖年”,2019年文学创作和出版都出现了“平台期”,精品力作相对没有那么集中,但仍有一些可圈可点、值得一读的作品。如新锐青年作家孙频的《鲛在水中央》、“文坛常青树”冯骥才的《世间生活》、鲁迅文学奖得主李修文散文新力作《致江东父老》。

在过去的一年,晨书房与您共读了许多看似诙谐幽默实则内涵深刻的书。不得不提的就是连阔如的《江湖丛谈》。书中不过时的防骗宝典,处处揭露江湖险恶,真是出门在外,“坑蒙拐骗”篇不可不读。

古典小说除了四大名著外还有许多菁华佳作。《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作品,所记载的怪异事是不同于正史的“异史”。书中那些敢爱敢恨的鬼狐是最亮眼的异色。在蒲松龄构筑的世界,她们生气勃勃,非常主动,机智任性,无视规矩,很多章节读来确实让人忍俊不禁。

除了纯文学作品,晨书房还带着大家品鉴了才子李渔的精致生活。《闲情偶寄》被誉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读完全书,你会发现即使在礼教森严、物质贫乏的时代,真正懂生活的人还是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美食、美景、戏曲、养生、器玩,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带我们找回中国人的生活美学。在焦虑浮躁之时,留存一份对美、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此外,晨书房带读者一起解读了曾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的《李海叔叔》。本书被评委誉为“写尽人世间种种微薄的艰难和微薄的善良”。那些年,谁的生活记忆里没有一个李海叔叔?在今后的晨书房,我们还会继续带读者解读文学奖项的获奖作品。

2019年,我们把阅读的视角拓展到文学圈之外,年初先有两本演艺圈人士的作品:86版《西游记》“八戒”扮演者马德华回溯过往的《悟能》;20多位圈内师友一起为周迅写下的“小传”《周迅·自在人间》;年末,康辉随笔集《平均分》出版,为大家解密一个更接地气的“国脸”。这几本书,不论是真诚的文字还是真实的镜头,它们给读者讲述的都是比戏精彩的人生。

我们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用生活所得才能更好地去读书。2019年,我们从一饭一蔬入手,给生活加点仪式感。其中有简单有效健康方式的《惊人的超慢跑》、茶道带来的十五种幸福《日日是好日》、美术馆品鉴指南《人到了美术馆就会好看起来》、手帐控的必备《手帐新手入坑指南》以及教你正确品尝葡萄酒的工具书《你不懂葡萄酒》,希望更多人能够在繁杂、喧闹的生活之外,意识到读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它还可以提高生活的品质,开阔视野,让我们生活得精致又有力量。

此外,我们也推荐了许多佳作。包括杨绛的《我们仨》,感受一家人藏在平凡生活里的爱;堪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的《诗经》;汪曾祺的“吃货日记”《人间知味》;展现路遥生命最后600天的写实佳作《路遥的时间》;宗璞“不可能完成的小说”《北归记》;虹影专注女性内心的新作《罗马》;贾平凹“用文学方式思索生命本真”的《万物有灵》;白先勇“书写人生,重温时代的生命”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以及茅奖得主格非“浓缩五十年时代变迁”的《望春风》和他的最新力作《月落荒寺》等。而这些仅仅是掀开了好书的冰山一角。

在过去的2019年,我们也做了许多“时令”版面,比如:惊蛰,我们推出了《在书里触摸到最真实的春天》;母亲节,我们推出了《致亲爱的母亲》;六一儿童节,我们编发了《致孩子 与好书相遇是一生的事》;夏至,我们推出了《读一本好书 送一夏清凉》;暑假伊始,我们编发了《孩子们 暑假要给书架补货喽》;开学季,我们推出了《开学季带你去读大学第一本书》等。它们或让心底相似的情愫得到共鸣,或让当下的灵魂找到归宿……

在过去的一年里,晨书房仍坚持每月一期的“致敬经典”栏目,以阅读的方式去缅怀、纪念那些叩击过我们心灵的书写者们。林清玄、老舍、巴金、汪曾祺、狄更斯、黛莱达、马尔克斯、毛姆,历史上的今天,他们或诞生,或逝去,却在书籍里却穿越时光而来,他们留下文字、图画、思想与话题,与时代继续同频共振。

推荐好书,不停歇地通过不同形式推荐好书,旨在提醒更多人不要停止读书,坚持每天读书。书籍的迷人之处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它是我们逃离世界的方式,也是回归自我的途径,书籍带着我们在迷宫里一遍遍绕圈,也为我们指明了通向心灵之路。

感谢阅读这条路我们一起走过。感谢读者朋友们和志同道合的书友们一直以来对晨书房的支持,是你们让晨书房更有温度,更有情怀,更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知不觉间新的一年已然开启,埋下一颗阅读的种子,静待发芽,成长。新的一年,小编将继续陪伴读者朋友们一起读书,继续分享解读那些淹没在书海中的经典佳作,拆解古今中外的名著,当然小编也不能保证晨书房推荐的每一本都是你们喜欢的,但我想,只要有一本你喜欢,这也是一种收获。

2020,让我们继续读书,晨书房一直在这里。晨报记者 侯梦梦

新闻推荐

长城“砖员”开启脑力挑战

《了不起的长城》敦煌探班星报讯(记者吴笑文)“不到长城非好汉”,下一句是什么?修筑长城还需用到鹤顶红?长城还有在海上建造的...

敦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敦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