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

淮河晨刊 2019-12-30 08:09 大字

上期提要:在我看来,经变画实际上是佛教思想传播和普及的重要形式,是各佛教宗派为了宣扬各自的佛教思想和教义而采用的艺术方法,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各种佛教思想、佛教宗派教义大多都能在经变画面中反映出来。

例如,敦煌石窟净土变的传承与变化正反映了中国净土宗从萌芽到最终形成的历史,反映了唐代及其以后西方净土信仰在中国民间的兴盛与传播的历史。

敦煌石窟的营建历史,适逢中国佛教发展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石窟艺术从本质上讲是以佛教为主题的艺术,从建筑到窟内壁画和塑像,都是具体的佛教义理、佛教思想的载体和反映,都是为弘扬佛教教义和开展佛教活动服务的。所以,我们现在做石窟研究还应该进一步加深对敦煌佛教主题内容研究的力度和深度。

榆林窟的稀世神品

榆林窟的许多壁画也是精彩绝伦。于右任当年参观敦煌莫高窟后,兴致勃勃地去榆林窟。榆林窟距离敦煌莫高窟180公里左右,道路坎坷。于右任年过花甲,随从再三劝阻,但是他非常向往榆林窟的壁画艺术,不顾路途遥远艰险,乘坐大轱辘车前往参观。他看了榆林窟的壁画之后,称赏不已,面对榆林窟幽静的沟谷,湍急的水流,还写下了四首《万佛峡纪行诗》。其中有一首:“层层佛画多完好,种种遗闻不忍听。五步内亡两道士,十年前毁一楼经。”

榆林窟开凿于唐代,洞窟形制、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和敦煌莫高窟相近,它们同属敦煌石窟的范畴。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

东西峭壁上,因河流两岸榆树成林而得名。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3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1窟。彩塑272身多己残毁,其中第6窟高约25米的石胎泥塑弥勒佛倚坐像,全身金箔敷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伟。壁画5650余平方米保存尚好。

榆林窟的壁画多为唐代至元代800年间的作品。从唐到元,历代都有佳作,以中唐第25窟为代表,不仅是敦煌石窟群,也是中国石窟寺唐后期壁画的杰作,是世所罕见的珍品。现在,此窟除了窟顶坍毁,前室和甬道为五代重修重画之外,主室四壁均保存中唐时期的原貌。

第25窟有进深较长的前甬道。此窟为前后室,前室横长方形,其后壁南北相对画南方毗琉璃天王和北方毗沙门天王,守卫着佛国世界。主室平面方形,覆斗顶,设方形佛坛。此窟弥勒经变中有古藏文题记及吐蕃男子与汉族女子的婚礼图,可知此窟建于中唐吐蕃政权统治瓜州而尚未占领沙州之间,即大历十一年(776)至建中二年(781)间。此窟东壁(后壁)是密教《八大菩萨曼荼罗》,南壁是《观无量寿经变》,西壁(前壁)门两侧是《文殊变》《普贤变》,北壁为《弥勒经变》,在经变两侧还有观音、大势至、地藏等单身菩萨像。

第25窟的《弥勒经变》和《观无量寿经变》是敦煌石窟经变中最精美的作品之一。

北壁的《弥勒经变》根据《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绘画,是一幅构思精密的大幅画。画面中部结跏趺坐的弥勒正在说法,宝盖高悬。弥勒为天龙八部和圣众围绕,众多的人物姿态、性格和神情迥然不同,佛的庄严肃穆,菩萨的恬静美丽,天王、力士的勇武有力,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画家非凡的技艺。前有儴佉王献镇国七宝台给弥勒,弥勒接受七宝台之后又转施给婆罗门,婆罗门得此宝台立即拆毁,弥勒见此七宝妙台顷刻化为乌有,深悟人生无常,于是坐龙华树下修道,当天就得成佛。儴佉王与八万四千大臣亦出家学道。儴佉王的宝女与八万四千彩女也一起出家。于是无量千万亿人皆于弥勒佛法中出家。画面的正中下部表现的正是这个情节,国王率领大臣剃度为僧,公主嫔妃削发为尼。经变两侧表现了弥勒下生世界——翅头末城的种种美景。此城风调雨顺,一种七收,用功甚少,所收甚多,树上生衣,随意取用。人们视金钱如粪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若有人需大小便溺,地即裂开,便后即合。还有青庐婚礼,女子五百岁出嫁,人寿八万四千岁,人至将死,自诣墓园等。这些画面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场景。经变的上部,描写弥勒世界的妙花园,空旷辽阔的自然境界,画有山川花木、蓝天云霞,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和安慰。

画面构图依据内容需要,按对称、均衡、稳定、统一、和谐等审美规律进行布局。线描继承了纯正的吴家样——兰叶描,线的形态、组合简单合理,线的运笔在起承转合、抑扬顿挫、轻重徐急中,表现了力、情的结合,体现了音乐般的韵律感,赋予人物形象以艺术生命。此窟的色彩,不像开元、天宝时代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而是逐渐为质朴、纯正、清雅的风格所代替,色以青绿、土红为主,人物晕染、薄施淡彩,似有若无,色感、立体感含蓄而雅致。敷色方法有涂色、衬色、变色、填色等,线、色、形的关系显得更加和谐。

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保存最完美。中部的佛国建筑,继承了盛唐的宫廷结构布局,表现豪华富丽、歌舞升平的宫廷景象。七宝池中的化生童子,在绿波中嬉戏,天真活泼。七宝池上建曲栏平台,平台中央无量寿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观音、大势至分列左右,周围罗汉、菩萨、天人作向心结构,统一和谐。画面表现了超越现实的极乐境界,平台前有乐舞,正中舞伎挥臂击鼓,踏脚而舞,巾带旋飞,节奏激扬,两侧分别演奏着海螺、竖笛、笙、琵琶、横吹、排箫和拍板等各式乐器,甚至迦陵频伽也拨弄着琵琶,载歌载舞,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的歌舞演出形式。平台后为宫殿楼阁,气势磅礴,勾画了佛国世界的辉煌壮丽。

此窟壁画的艺术成就,在于展现了令人向往的艺术境界和民族风格,在造型、构图、线描、敷彩和传神等方面都展现了娴熟的技巧和高度的修养。

就现存中唐吐蕃时期壁画来看,榆林窟第25窟是一个显、密结合的大乘净土窟。第25窟的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世俗人物,还是神灵形象,都保持着盛唐的典型范式。除了新出现的密教菩萨和菩萨天人上身裸露,还保存着外来风习外,衣冠服饰、举止动态以及精神面貌都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人的形象富于表现性,呈中国人面貌,唐人衣冠,客观地体现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又在“以丰腴为美”的审美理想中体现了唐代统一的时代风格,在构图上对空间境界的表现,继承了传统的鸟瞰式透视法,以及表现神圣境界的壁画范式。

榆林窟保存了较多的西夏佛教艺术绘画,为已经消失的西夏文明提供了重要见证。西夏时期第2窟绘画的水月观音,第3窟绘画的文殊变、普贤变继承了中原两宋优秀的人物画、山水画的绘画传统,其中第29窟的壁画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了典型的西夏风格,是西夏壁画艺术的精品。西夏、元时期的第3、4、29窟保存了较多的汉传密教和藏传密教题材壁画。藏传密教通过丝绸之路河南道由西藏传来,这里的壁画是藏传密教艺术中的上乘之作。这些榆林窟晚期壁画艺术的佳作代表了中国石窟寺晚期壁画的精华。

榆林窟第2窟的西壁门两侧各保留了一幅水月观音画像,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画像笔法精美,是壁画中的神品,也是敦煌石窟诸多水月观音画像中最为精美的画作,经常为艺术家们所称道。

下期请看:《大国速度》

新闻推荐

讲好“一本书”故事展示“一本书”魅力 “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将成兰州新地标

故道水街效果图故道水街夜景效果图《“读者印象”精品文化街区城市设计》方案悦读广场黄昏效果图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

敦煌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敦煌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