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乡村医生张平50年诊治患者超8万人次

兰州晚报 2019-12-27 00:38 大字

张平(右)正在为患者看病

敦煌市黄渠镇常丰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张平,现年67岁,他自参加工作以来,五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农村疾病防治第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诠释和践行了一名乡村医生扎根农村、心系群众、爱岗敬业的不平凡使命。12月24日,记者前往他工作的卫生室采访到了这名坚守岗位的村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80岁的杨政是敦煌市黄渠镇常丰村三组村民,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身体时好时坏。因为经常走村串户,看的次数多了,张平对老人的情况十分清楚,时常给他量血压、测心率,随时掌握老人的身体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和村卫生室不能解决的,张平马上联系镇卫生院和市医院,让老人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张平对记者说:“去年冬天有一次,杨政老人气喘得厉害,我查了有肺心病的现象,就对他说到镇上去看,最后又介绍到城里,我们及时开了个转院证明,到敦煌市医院住了一个阶段,身体才好转。今年老人家身体还不错。”

杨政动情地对记者说:“我这儿离村卫生室近,只要张大夫不到镇上开会,去就能把病看上。看的也好着呢,多少年的老大夫了,我血压高,西药吃了,他又给我配了中药,现在都四五年了,血压基本上稳定了。”

同样,黄渠镇常丰村村民王大妈身患重病,常年卧床不起,到医院诊所就诊极为困难。针对这一情况,张平和黄渠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采取跟踪上门、随时复诊的方式,让王大妈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王大妈老伴石凯接受采访时说:“张大夫过些日子就来了,有时候和乡上卫生院的人来,来了就问情况,有时候还给药,总的来说把我们照顾得都很好。”

“血压计、听诊器”,这是张平出门就诊看病时必备的两样东西,也见证了几十年来一名乡村医生的心路历程。今年67岁的张平,自1969年从医以来,一直扎根农村,面向群众,从事乡村医疗工作,一干就是50年。这些年来,张平养成了良好的就诊习惯,他在卫生室坐诊的时间少,走村串户出诊看病的时间多。走到哪儿,问到哪儿,看到哪儿,有问题随手解决。对于行动不便的村民,直接到家中进行诊治。有一名常丰村的农妇在田间干活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张平闻讯后及时赶去救治,检查后初步诊断为脑出血,若不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张平果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抢救,最终使这位农妇转危为安。

从医几十年,张平严格遵守医生职业技术规范,对病人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不滥用抗生素,让村民不花冤枉钱。同时,张平利用农闲时间,为村民宣讲健康养生知识,对部分慢性病患者定期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并为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凡是在村卫生室诊治过的病人,接诊记录都及时输入公卫系统,实现了同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共享。

多年来,张平怀着仁德之心为患病群众服务,诊治的病人超过8万人次,以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和过硬的医术,用心守护村民身心健康,受到了村民和同事的交口称赞。

“退休以后,我也有坐诊的打算,还想为病人再服务,这是我的想法。如果身体没什么大问题,我还可以继续看病,为人民服务、为患病者服务。”张平对记者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学智通讯员赵建军李雅楠文/图

新闻推荐

减税降费的一日三时

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以来,敦煌市税务局用实际行动弘扬税务精神,在为纳税企业和个人带来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让纳税人充分享受...

敦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敦煌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